2009年12月14日 星期一

聖誕老人不見了




孩子的童話●鄭翊

世界上有“聖誕老人”嗎?

我3歲那一年的聖誕節,睡醒的時候,看到一只紅襪子掛在嬰兒床,裏面有一封聖誕老人寫給我的信和禮物。

聖誕老人在信中說,我是一個乖孩子,所以送我禮物,要我聽話,快高長大。

我就很奇怪的問媽媽:“聖誕老人都是從煙囟爬進來,可是我們家都沒有煙囟,不知道他是怎樣跑進來的?”媽媽答說:“我也不知道。”

接下來每一年的平安夜,我都早早上床睡覺,因為媽媽說我睡了聖誕老人才會來。半夜,我踢到禮物也不敢講話,第二天早上才快快爬起來拆禮物。

每次,聖誕老人送我的禮物,都剛好是我想要的禮物。

9歲那年,保母對我說:“世界上沒有聖誕老人的,一定是妳的爸爸扮的。”

我不相信,就去問媽媽,媽媽就叫我自己去想想,每次聖誕老人送我的禮物,之前有誰知道我想要那些東西。

我想,每次只有媽媽知道我要那些禮物,所以聖誕老人一定是媽媽扮的,原來世界上真的沒有聖誕老人。

媽媽說她的一些朋友,小時候都以為有聖誕老人,可是當有一天發現聖誕老人是爸爸媽媽扮的時候,就覺得很生氣。

媽媽問我:“妳有生氣嗎?”

我說:“沒有。因為我知道,媽媽愛我,要哄我開心,才半夜不睡覺扮聖誕老人。”

結果,媽媽說:“今年開始就沒有聖誕老人了,我也可以早早睡覺了!”

真是氣死我了,早知道不要揭穿“聖誕老人”的秘密!



媽媽的鏡子●楊微屏

小時候,非常羨慕童話故事中,聖誕老人半夜從煙囟溜進屋子,把禮物送給酣睡的小孩。

我自己沒有收過“聖誕老人”半夜悄悄放在床邊的禮物,但是女兒卻因為每年有聖誕老人帶給她的期待和驚喜,而頻頻在學校里和小朋友爭論世界上有聖誕老人這回事。

也是基督教徒的姐姐曾問我為何要“騙”女兒,“害”她以為世上有聖誕老人。

我不認為是這樣,我相信每個小孩子都希望聖誕節清早醒來,會看到聖誕老人的禮物,而對此有美麗的遐想和期待。然而,有多少父母會這樣為孩子費心思共同編織夢想呢?

謎底揭開的那一天,通常都是孩子長大有所領悟的那天,那時孩子即使知道世上沒有聖誕老人,但至少在他們的童年記憶里,曾經烙印痕跡的“聖誕老人”,終會讓他們感受到愛而懂得學習感恩。

聖誕節,原是一個感恩的美好季節,基督徒因耶穌在這天降世而在靈性上獲得拯救而感恩,耶穌基督宣揚“愛”和“寬恕”,這是聖誕節的重要意義。

在商業社會中,聖誕節是許多商家賺錢的好噱頭,許多國家的政府也耗費巨資營造濃郁的聖誕節氣氛,以刺激旅遊業。

教會方面雖不認同商業化的聖誕節慶祝方式,教徒之間至今卻仍溫馨的互送禮物,因為在感恩耶穌是上帝給基督教徒最好的禮物之際,人與人之間也藉這美好的日子,送禮給自己感恩的朋友和親人。

話說回頭,女兒的“聖誕老人”今年開始雖然“不見”了,但她至少感恩媽媽通過“聖誕老人”傳遞給她的愛。

她並沒有因為發現“聖誕老人”原來是媽媽,而感覺被欺騙而去遷怒於誰,這當中因為她感受到愛,因愛而寬恕了媽媽為她編織的聖誕老人假象。

同樣的,媽媽在秘密揭穿前扮“聖誕老人”,讓她實踐童話故事中關於聖誕老人的期待,是因為感恩於女兒的貼心和愛。

大多數的父母都只會單向的要求孩子對自己感恩,但卻沒有考慮孩子對父母付出愛和關心之際,父母適時的向孩子表達感激,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的付出獲得珍惜,而覺得溫暖。

“聖誕老人”雖然不再出現在我們家,但我們卻從揭穿的秘密中,深切感受到愛的溫馨。

2009年11月23日 星期一

為甚麼他們怪怪的?



《童話鏡子》──牽掛篇 ★楊微屏

■一個月前

媽媽:剛才叔婆打電話給我。
翊翊:甚麼事?
媽媽:叔婆說很久沒有見到我們,想知道我和妳都好好嗎?
翊翊:哦!
媽媽:以前叔婆都不曾因為很久沒有見到我們而打電話來,真奇怪。

■兩周前

翊翊:阿公在電話里很奇怪。
媽媽:怎麼?
翊翊:他問我為甚麼沒有想念他。向來只有妳會問我這樣的問題。
媽媽:哦,可能他想念我們吧!

■兩天前

媽媽:叔公剛才打電話來,說很久沒有見到我們。
翊翊:叔公?
媽媽:是呀,上個月叔婆打電話來說很久沒有見到我們,現在輪到叔公打電話來說同樣的話 。他們真的很久沒有見到我們嗎?
翊翊:最近這些人都很奇怪的。阿公啦、叔公啦、叔婆啦!
媽媽:以前他們都沒有這樣的。
翊翊:是呀,這些人最近說話都很奇怪。
媽媽:我知道,因為他們都老了,所以他們都很想念我們。

■(也許,我們應該快快去看他們了。他們不是奇怪,他們只是牽掛和想念。)

2009年11月14日 星期六

多啦“A”夢

孩子的童話●鄭翊

UPSR成績要放榜了,不過我明年才考,所以今年不關我的事。

記得有一年,報紙上說有一個女生,她以為自己在大馬教育文憑考到19個A,所以記者在成績還沒有放榜時去訪問她,她就當作自己拿到19個A,然後她的村長就印了很多布條掛在整個村里。

可是,成績放榜的時候,她卻只拿到18個A,她就很失望。

當時我對媽媽說:“她考到這樣好的成績還失望,真是很奇怪!”

我們的家族裏面,也有一個奇怪的人,她就是我的大表姐,她報考11科,拿到9科A,已經非常厲害,可是她卻哭個不停,因為她的目標是拿到11科A。

我從報紙上看到很多人拿到14、15、17科A,他們考這樣多科目,一定讀到要變“僵屍”了,好可怕喔!

卡通人物“小叮噹”的日本名叫“多啦A夢”,這些報考多多科目的人,就好像小叮噹這樣有“多多A的夢”。

我對媽媽說:“我是齊天大聖孫悟空,只需要有金箍棒七十二變就行了,都不用像‘多啦A夢’這樣拿多多A的,考了拿不到A也不會怎樣的!”



媽媽的鏡子●楊微屏

每一次會考成績放榜時,全國各地都有很多學生考“很多很多A”,而且已經“泛濫”到“越來越多A”。

有人曾質疑說,是現在的孩子真的很聰明,還是會考的水準越來越低,所以才會形成今天“A泛濫時代”?

其實,我一點都不質疑現代孩子的資質,並且絕對相信他們都是非常非常的聰明,以真材實料考獲好成績。

每次成績放榜,拿了成績在現場哭的,不是那些沒有拿到“A”的學生,反而哭得很慘的都是那些不能達到本身及周圍師長期許的“全科A”的優秀生。

過去,甚至發生過優秀生在學校領了成績,不滿所獲成績,一時想不開而從樓上跳下去、或以其他方式自殺的悲劇。

這些,都敲醒了把過高期望寄託在孩子身上的家長,不要給予孩子太大的心理壓力,以致他們個個都負擔了“多啦A夢”。

在人“A”我“A”的“功利趨勢”下,這一代資質聰明的孩子,常常都很自然的在學習路上鎖定競爭的目標,沒有人否認學生若能自我鞭策,去追求自己的目標和進行良性競爭,是一件好事。

不過,師長和社會人士都有義務去協助孩子們自我調適,在努力求取知識的路上,不要淪為“A”的俘虜。

孩子們並不是有“百寶袋”的“小叮噹”,“小叮噹”是“多啦A夢”,可以有多變的百寶袋圓現實中不能達成的夢。

可是負擔“多多A的夢”的孩子們,他們需要的是師長和他們一起學習在人生路程上“變通”,不要認定只有“A”是通往成功的途徑,更不值得為“A”賠上寶貴的性命。

2009年10月14日 星期三

不再是小童的身影

《童話鏡子》──成長篇 ★楊微屏

終於從陌生的國度回到家里,歸心似箭的時候,時間過得特別慢。

跑向機場的閘口,搜尋思念的身影,突然看見一個“小女生”滿臉期待的笑容,啊!那是我的女兒……,而我,適才在搜索的卻還是小童的身影。

那一刻,心里掠過一個感覺:原來我的女兒已經慢慢從小童長大成小女生了。

只不過分開十多天,卻有不同的感悟。

媽媽不在的時候,她可以自己做很多事情,一切都要自己打點,思念媽媽的時候,就打開電腦等媽媽上網。

十多天可以讓一個人更獨立的成長。

母女倆之前曾有“放手”的約定,分開兩地時,雖然彼此思念,但是卻各自有新的體驗,小別後再相見時,欣慰的是感覺女兒真的是長大了。

成長的孩子自有本身的生活,對媽媽的依賴自然會越來越少,這時媽媽既寬慰,卻有少許失落。媽媽的心,都是這樣的嗎?

在外工作的這十多天,旅程中看見一對母女,做女兒的雖然已經長大,而且非常能幹獨立,可是她的媽媽總是用愛憐的眼光看她,當她對我們這些外人訴說在家里的糗事時,她的媽媽一直用充滿愛的眼光望住她,使到旁人都感覺到她的女兒的種種投訴都是甜蜜幸福的。

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在孩子長大後,仍可以常常有孩子在身邊陪伴,生命的階段總是讓人不由自主的需要不斷調適步伐,每轉換一個步伐,似乎會得到一些新體驗,卻又會隱約感受失落了一些甚麼東西。

常常看見很多本來很獨立的人,在離開父母的老巢時,都是很堅定而自信。可是,當有一天這些很獨立的人變成別人的父母後,一旦面對孩子的羽翼逐漸豐盛時,卻開始變得戰戰兢兢。

突然想到台灣作家龍應台在《親愛的安德烈》一書中,形容她的兒子對她說的“獨立宣言”時,感覺猶如阿爾及利亞向法國宣佈獨立、古巴向西班牙挑戰,甘地向英國說“不”。

只不過是和女兒分開十多天,一個總是想東想西的媽媽,不經意間發現久別的女兒已經不再是小小孩,卻產生了這麼大感觸,唉,真想不通我這到底是怎麼了?!一定是老了。

2009年10月10日 星期六

放手

《童話鏡子》─情感篇 ★楊微屏

坐在吉隆坡國際機場內,本來懷著期待心情,特派到自己陌生又好奇的國家采訪,可是此刻心里卻有牽掛。

女兒在我臨行前一晚,還賭氣的跟我說:“我生氣,你為甚麼要出國嘛?我要你,我要媽媽。”

我說:“你每天放學後回來看報紙、做功課、上網呀,要跟我講甚麼就在網上留言。”

她鼓著腮幫子說:“你的上司為甚麼叫你去這麼遠嘛?你有孩子的呀,派你去新加坡兩三天就可以了……。”

其實,每天做完功課後就“掛”在網上,本來就是她的日常生活,有時我跟她說話,她好像都當作耳邊風。而過去10年,雖然多次有機會被特派到外國采訪,可是因為放不下女兒,所以一直都沒有離開她。

可是,現在她已進入成長另一個階段,作為一個“職場媽媽”,有時發現自己對孩子嘮嘮叨叨,孩子不耐煩的聽不入耳,自己因此大發雷霆,無趣之餘也開始有些失落,尤其正在慢慢長大的女兒,開口閉口要求“獨立”的時候。

開始重思媽媽和孩子之間,要怎麼適當的放手。

所以今年6月,第一次放手讓她去參加教會的三天生活營,但當時告訴她,如果媽媽放手,女兒也要學習放手,要求獨立和放手必須是雙向的,否則只是媽媽放手,女兒慢慢長大時,越走越遠,媽媽就會越來越失落。

搞到後來,大家都在懷疑,到底現在不能“獨立”的是這個太依戀女兒的媽媽?還是依戀媽媽的女兒?

然而,決定了這次“放手之旅”後,臨行前卻仍捨不得女兒。雖然只是出門12天,可是心里卻有些後悔本來的決定。一些朋友懷疑的問:妳會在最後一分鐘不去的嗎?我說:“我的護照不在我手里,不然可能我不去了。”朋友吁一口氣說:“幸好護照不在你手中!”

姐姐、朋友、同行和老同學們,在我出門前都陸續在網上留言及通過手機短訊,叮囑我放心出門,說這是我和女兒都藉此學習獨立和放手的時機。一些好友,也答應會幫忙照顧女兒的心,為她解憂解悶。

這些短訊和留言,是非常溫暖的鼓勵。

帶著行李和電腦上路的職場媽媽,坐在機場內一邊打稿,一邊回想當年拎著背包到異鄉追尋理想時,母親繫在自己身上的牽掛時,矛盾而複雜的發現“放手”原來那麼難,要怎麼適當的在母親和孩子之間放手,卻是一種情感收發的智慧呵!

2009年9月25日 星期五

《童話鏡子》新書推介禮─分享的價值
















我愛鄭翊,鄭翊愛我,所以有了《童話鏡子》這本書。

《童話鏡子》的價值在於分享,文章內容以孩子明淨雙眼看見的世界和社會萬象為出發點,輕鬆詼諧的反映出小孩對親情、教師、社會和教育的看法,而媽媽則從發生在小孩周圍的真實故事和小孩的話語,對社會現象、家國情愁作出反思,促進親子關係、家長和教師、以及教師和學生之間,對相對不同立場有所諒解。

至於,為甚麼要出書,我想原本的動機是非常簡單,鄭翊自小愛看故事書,在沒有被刻意栽培下,卻自然而然投入於創作,媽媽珍惜孩子的創作結晶,於是決定與她一起出書,用文字保存鄭翊成長過程的寶貴記憶。

《童話鏡子》原是鄭翊在8至9歲,即尚在就讀二至三年級期間,和媽媽一起撰寫的親子對話文章。現在她已經11歲了,我在半年前整理這批舊稿時,發現孩子的成長快得媽媽措手不及,很快的我和她都將進入第二階段的親子相處關係,這和第一階段孩子對媽媽的依戀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出書作為紀念的意念,就是這樣產生。

為孩子出書,完全沒有所謂的希望趁出書來出名這回事,反之我希望這本書帶給孩子的價值是“分享”,在出書過程中,和親人、朋友及對這本書有感同身受共鳴者,在文字和心情中具有分享的喜悅和觸動心靈的啟發,才是我們最感到鼓舞和最珍貴的價值。

過後,小孩還是一樣是個普通的小孩,就像鄭翊在出書後告訴我說:“媽媽,我們只是作者,不是作家。”我想,這就是我和我的孩子,最簡單的想法。


-楊微屏-

2009年9月23日 星期三

有人把我從車上抱走

孩子的童話●鄭翊

大約是我5歲時,有一次爸爸載我出去,半路上把車停在馬路邊,把我留在車上,就到路邊小 檔打包飯。

爸爸把我一個人留在車里,他把引擎熄掉,將車門上鎖,但是車鏡卻挍下,以便我坐在車里不會感到熱。

突然,有一個人走到車旁,很快的從車窗伸手進來把車門閂拉起,接著打開車門,就把我抱走,帶上另外一輛車。

有人把我從車上抱走了……

抱我走的人是我的媽媽。

媽媽說:“不到一分鐘,我就把你從一輛車抱到另一輛車上,如果我是壞人,那你說現在你可能會在哪裏?”

我說:“可能被人賣到吉隆坡去?”

媽媽常常都很嚴肅的提醒爸爸,不可把我一個人留在車上,所以當爸爸把我留在路邊車上,剛好被駕車經過的媽媽碰上,並下車把我抱走的事情發生後,爸爸從此不敢再把我留在車上。

媽媽說:“如果你被人抱走了,我再生10個孩子出來,那些孩子也不是你,沒有你媽媽會死掉的哦!”



媽媽的鏡子●楊微屏

大人把小孩留在車上,結果發生連人帶車被匪徒擄走案,其實也不是第一回,可是事情沒有發生在自己身上時,很多人缺乏警惕心。

帶著小孩確實是很麻煩的事,尤其一些佻皮的孩子喜歡亂跑、亂動東西,所以很多家長下車到路邊商店買東西或進行其他簡單快速的事務時,總以小孩子麻煩為藉口,而把小孩留在車內,並認為“只留一下子”或“我就在附近,眼睛可以看顧到”為理由,而不覺得自己正在為孩子制造危機。

過去發生的案例都顯示,大人下車辦事雖然“一下子”,可是匪徒搶車的速度往往比這更快速。而且每次事情發生時,大人的確就在附近,但當真有人有心把孩子連人帶車搶走時,出奇不意在瞬間發生的事情,往往讓大人追趕不及。

家長為貪圖方便,卻造成孩子被擄後果,如孩子有甚麼事,後悔一輩子都沒有用。

把小孩留在車上本來就是非常危險,即使家長認為已作好安全措施,比如把車反鎖及熄掉冷氣,但誰能排除其他意外?萬一有其他交通工具路過,失控撞來,車上的小孩生命就受到威脅。

很多人總認為孩子睡在車里,大人下車一會兒,所以不忍心叫醒孩子,但一些案例顯示小孩長時間吸入冷氣機排出的一氧化碳,導致斃命的意外發生。

小孩基本上不會對本身留在車內產生危機意識,可是大人卻不能等到不幸事情發生在孩子身上時,才產生危機意識,而讓孩子去承擔精神和生理上的傷害。

大人如果怕麻煩就不要生小孩,生下小孩就要時時都以承擔這個“麻煩”為本身最大的責任。

2009年9月12日 星期六

我們愛這個錯

《童話鏡子》─認錯篇 ★ 楊微屏

翊翊整理書包時弄錯狀況,結果去到學校後又趕回家換書包,重新回去上課時差一點遲到。

我知道她心里很急,所以沒有出聲,一邊開車一邊關注時間一分一分流逝,結果她下車前突然跟我說:“對不起媽媽,我弄錯了導致遲到。”我說:“沒關係,以後小心一些。”

她下車後,我想起自己唸中六時,一邊當雜誌的特約記者,某次要去較遠的荒僻區采訪,瞞著媽媽和朋友共乘電單車去,卻告訴媽媽我們是坐巴士去。不料,回程中卻碰上車禍,被車撞至我們倆從電單車拋上轎車,再被彈到路中。

當路人把我們送到醫院時,我看見已先一步趕到醫院焦慮等待我的媽媽,她陪我治療、回家,接下來幾天都細心照顧我,沒有罵我。當時知道自己說謊和闖禍,卻奇怪為何媽媽完全不罵我。

終於,我沉不住氣,望著蹲在天井洗東西的媽媽,說:“對不起,媽媽!”

我還記得媽媽抬頭,溫柔對我笑,說:“不要緊。”

和姐姐說起這樁舊事,姐姐說:“媽媽當時因為你在車禍中還可保全生命,她的心肯定是感恩超越責備。”

我想,女兒和我的性格是相像的,如果她拿錯書包時被我大聲責罵,她肯定會不甘示弱的“斗凶”。而當年在車禍後若媽媽不停責備我,我即使明知自己理虧也不會真心道歉。

人生中很多個舞台,似乎都有如此的場景,所以才會有政治上、社團上、家庭中的各種紛爭,錯的人有時因為面子問題,會在對方咄咄逼人時愈不願意承認錯誤。

然而,能夠讓人真心懺悔的,卻是包容。

有首舊歌的歌曲大略是“愛你愛我,我們愛這個錯……”,我想就是這個意境。

2009年9月1日 星期二

海豚不說“不”



孩子的童話●鄭翊

我們去泰國旅行時,在海洋公園觀賞海豚和白鯨表演,海豚和白鯨都非常聽話,訓練者要牠們做甚麼,牠們就做甚麼。

海豚表演“翻筋斗”,接“飛碟”,白鯨還對著麥克風“唱歌”,當海豚和白鯨做完這些事情後,訓練牠們的人就會餵牠們吃一條魚,當作獎賞。

我看得非常開心,媽媽說:“這些海豚和白鯨都這麼聽話,不如我把妳交給那些訓練者,看妳會不會像海豚和白鯨那麼聽話?”

後來我們還去看老虎跳火圈、大象踢足球,大象還會用長長的鼻子畫畫和替人按摩,老虎和大象都很聽話,一點都不凶。

媽媽問我說:“這些動物能被人訓練得那麼聽話,小孩子能這樣被訓練嗎?”

我說;“不能的啦,小孩子是人,不是動物。”

媽媽說:“人也是動物。”

我就問回媽媽說:“動物”怎樣去訓練“動物”?

媽媽沒有答,卻問我:“小孩子喜歡被大人特地訓練成這樣那樣,跟著特定方式做東西嗎?”

我搖搖頭說:“不喜歡,因為這樣就沒有自由。”

我覺得那些海豚、老虎如果會說話,牠們也可以像小孩子一樣說“不”,那麼海豚可能會說:“哎呀,我不要每天都翻筋斗,我的腰酸背痛啦!”老虎可能會說:“我不要跳火圈,我怕火會燒到我的毛!”白鯨可能會投訴說:“每天都要我唱歌,我的聲音都沙啞了啦!”



媽媽的鏡子●楊微屏

人是動物,但是“動物”怎樣訓練“動物”?

女兒這可是問倒我了,人都很有本事去訓練寵物如貓狗,難度更高的是在馬戲團、雜技和表演中訓練海豚、老虎、大象這些動物。可是人要訓練出一個服服貼貼、100%聽話沒有異議的孩子,卻比訓練人以外的動物難。

每個小孩剛剛出生時,因為不會講話,所以不會反抗,當小孩開始學講話時,大人講甚麼,小孩就照講照做,大人就很高興的稱讚小孩聽話乖巧。

這時候的大人好像特別有耐性,不會無故罵小孩,以為自己真的可以擺脫上一代“打罵出孝子”的教育,以為到了自己的這一代真的可以履行“愛的教育”。

好戲其實在后頭,小孩子長到三四歲,就開始有了自主的想法,他們開始會說“不”,有時甚至故意和大人唱反調。

小孩子不是海洋公園里的海豚,他們並不喜歡任由大人全面牽制,並且由頭到尾決定他們必須怎樣做,他們更不喜歡大人把他“訓練”成大人心目中理想的“人樣”。

在觀賞海豚表演的那一站旅程,突然覺悟到自己常常也會對女兒有許多嚴格的要求,卻因她不聽話而感到生氣或產生“無力感”。

在和這一代的其他媽媽交流時,也發覺幾乎每個孩子都不會像海豚這樣服貼聽話,而把媽媽弄得非常生氣,有些甚至會出動藤條體罰孩子。

可是,看了海豚和其他經過人特別訓練的動物表演後,再看看眼前的孩子,頓悟到小孩不是一般的“動物”,孩子即使年紀小,但卻是一個有思想的個體,而不是父母思想與意念的附屬品。

管教孩子確實是家長的責任,但是家長能盡力做的是引導小孩去分辨是非對錯,而不是苛刻的把小孩訓練成自己心目中的完美形象,因為小孩不是海豚,小孩會說“不”,海豚可能想說但說不出而已。

當小孩對我們說“不”時,我們也要想想自己在生活圈子中,是否也很多時候都是跟著感覺去向別人說“不”呢?

雖然人也是動物,但是“動物”不能隨心所欲訓練人這種“動物”的,哈!

2009年8月27日 星期四

滿街都是“雞”、“鵝”、“鴨”




孩子的童話●鄭翊

在泰國笆堤雅旅行,導遊叔叔說這里晚上滿街都會看見“雞”、“鵝”、“鴨”。

晚上我們上了“嘟嘟車”,媽媽向我解釋,現在我們要去參觀一條街,可以見到“雞”、“鵝”、“鴨”。“雞”是女人、“鵝”是“人妖”、“鴨”是男人,他們的工作都是用身體向客人換錢。

我問:“是不是像電視劇《陀鎗師姐》里的‘北姑’,整天站在街邊拉客?”媽媽說是。

和我們同一個旅行團的姐姐驚奇的問我:“咦,妳也跟去呀?”

到了那條街,我緊牽著外公的手說:“不要讓阿公給‘雞’拿去……。”結果導遊叔叔和大家都哈哈笑。

媽媽一直在拍照,還一邊叫我猜哪一個是“雞”、“鵝”、還是“鴨”。

當我見到街邊穿得少少的女人在跳舞時,就低聲叫出來:“雞!”,過後看到6隻“鵝”穿著裙子坐在店前,可是很難看出“鴨”是怎樣的?

當媽媽替一群“雞”拍照時,她們把我抱起來坐在椅子上,很高興要和我合照。但是我不喜歡這條街,走在這里我感到非常不舒服,所以一下子媽媽就帶我離開。

媽媽說她就是故意帶我去看甚麼是“雞”、“鵝”、“鴨”,讓我看看他們是如何賺錢。

媽媽問我:“你長大後如果沒有錢,要像他們這樣嗎?”

我才不要!我要去做其他工作來賺錢。媽媽說“做牛做馬”是工作很辛苦的形容詞,我就接下去說:“做牛做馬不做雞!”



媽媽的鏡子●楊微屏

泰國笆堤雅有一條街,晚上7時至凌晨2時全面關閉不通車,只讓遊客行逛其中,長達兩三公里的街道,兩邊盡是燈紅酒綠的夜店,充滿情色世界。

這條“不夜街”最多外國遊客,滿街都是“雞”、“鵝”、“鴨”,穿得非常清涼的在街邊跳舞,搔首弄姿的吸引遊客進入夜店娛樂。

然而,這是政府促進旅遊業的其中一個重點活動,整夜都有旅遊警察維持街道的治安,確保遊客的安全。據導遊說,泰國只有笆堤雅和普吉島,各有一條像這樣夜間就關閉道路不通車的“燈紅酒綠”街道。

帶著女兒去旅行,我百無禁忌的帶她去參觀這條特別的街,同行的團友都覺得很驚訝,但是在出發前我先向女兒解釋這條街的情況。

走在那條街時,我也看見一些外國遊客帶著兩三個小孩來參觀。

曾經,讀過一篇關於泰國娼妓的報導,一名住在泰北山區的七歲小女孩,對作者說她的願望是快點長大,可以到大城市做“雞”來改善一家人的生活。

在那天真爛漫的口氣和期許背後,令人為之感到震驚,也許在那樣的社會風氣和“笑貧不笑娼”的環境下,存在了這樣的價值觀。

可是,在大馬也有很多來自小康之家,不是貧困家庭的女生,一些在青春期被愛情迷惑,願意受男朋友牽制而走向出賣自己身體之路。

也有一些女生為追求物質和虛榮,不惜出賣自己的身體,追隨“無聲文化”。曾經吉打州內揭發一些未足12歲的女生,因崇尚物質主義,輟學後以“原始本錢”換取金錢,任由陌生男人撫摸身體賺外快。

時代已不一樣,即使對著一個小孩子,我們也不能假裝說這個世界是好的,這個世界本來就存在著好與不好的事物,與其對社會的真相躲閃遮掩,讓孩子們產生諸多揣測和好奇,不如帶著他們親自張開眼睛,看清楚社會另一個負面的面貌。

小孩親眼看到負面事物,大人能更容易的引導小孩作出反思,從而讓他們在成長路上,認清事情的正負價值觀,在學習過程中取得反面教材。

2009年8月21日 星期五

人比鬼更可怕




孩子的童話●鄭翊

農曆七月晚上,媽媽從外地開會回來,和我談天時低聲的問:“你這幾天有看見路邊有許多人點蠟燭拜拜嗎?”

我躺在床上,點點頭說:“有……。”

媽媽:“你知道為甚麼這樣嗎?”

我說:“盂蘭勝會嘛,給餓鬼出來吃東西,還有紀念一個人孝順他的媽媽……。”媽媽接下去說:“對,就是‘目蓮救母’的故事,目連闖鬼門關救出在地獄受苦的母親。”

可是,媽媽說現代人慶祝中元節盂蘭勝會,“意思”好像都有點不同了,變成“拜餓鬼”。

三更半夜媽媽還問我:“你看見人家在路邊點蠟燭燒東西拜拜,會害怕嗎?”

我說:“怕……不知火在燒時,會不會冒出一個幽靈……?”

我看了看房間四周,悄悄的對媽媽說:“不知道有沒有餓鬼會跑進來?”

媽媽警告我說:“不要亂講話啦!”

我快點大聲的說:“餓鬼,全部給我出去,這里沒有飯吃,快點出去!”

媽媽笑了,問我怕鬼嗎?我說:“有一點啦!”

幾個月前,有人在學校四樓一間教室,掛了一隻像蝙蝠的東西,有十多個同學下課時就跑去看,然後傳說有鬼。我沒有去看,但比我大的高年級姐姐告訴我,那不是鬼,好像是蝙蝠。



媽媽的鏡子●楊微屏

農曆七月晚上和女兒談鬼,並不是存心要嚇小孩子。

當她在生活中開始聽到有人謠傳鬼的存在時,,曾“疑神疑鬼”的問“世界上有沒有鬼?”

我根據自己的感覺告訴她,如果我們心里相信有“鬼”,就會覺得世上有“鬼”,如果抱定信念心里不相信有鬼,世界上就沒有鬼。

“鬼”最常出現在哪裏?

最常出現在人的口里、心里!

世界上沒有多少人真正看過鬼,鬼到底長得一幅“鬼樣”還是“人樣”,都沒有人可以具體統一的形容出來。

“鬼”都只是在人的心里。

人們認為鬼可怕,可是可怕在哪裏?可怕在人們道聽途說或不能肯定是否存在幻覺的境界里。

鬼再可怕,會比人可怕嗎?

在現今社會中,每天翻開報紙都會看到許多匪徒失去人性良知,為了私慾而心生歹念,幹下搶劫、奸殺、綁票撕票的可怕案件,人神共憤。甚至身邊的熟人、親人,也可能會幹下這種失去良知的罪行,讓人防不勝防。

但是,我們從來都沒有看過任何一宗命案,是關於“鬼”害死人的,而且鬼也不會幹下搶劫、強奸等罪行後,再失去“鬼性”的殺死人,鬼更不會侵犯和殺害自己的親人。

其實,農曆七月晚上駕車回家的路上,我看見沿途“拜鬼”的燭火,心里根本沒想到怕鬼會突然出現在眼前這回事。

我只是很小心的一上車就快快鎖好車門,回到家就快快進屋,一分鐘也不敢多呆在外頭,以免心懷不軌的人,讓我變成任何命案的主角。

人,比鬼更可怕!

2009年8月18日 星期二

口罩印“Sehati,sejiwa”



《童話鏡子 》外一篇 ★楊微屏

朋友從台灣買印有卡通的口罩給翊翊,非常可愛,學校里有同學媽媽為此還打電話來問,去哪裏可買到?

在大馬,好像不常見到印有圖案和卡通的口罩。

翊翊就突發奇想,說:“大馬首相一直在說‘一個馬來西亞”,電視上的全民廣告也一直喊口號‘Sehati,sejiwa’(一條心、一個精神),那市面上的口罩不如都印上這些Sehati,sejiwa的字樣。”

A型流感在大馬已淪至失控局面,官方公佈的確認病例和死亡病例數據每天驟增,之前別的國家先後出現病例時,大馬很自豪於“零病例”,轉眼失控程度卻暴露了應對機制的弱點。

目前國內中央醫院、私人醫院和診所,出現流感症狀的病人倍增。然而日前帶翊翊到一所私人醫院看病時,驚見仍有一些醫生和護士,都沒有戴上口罩。醫院里很多病人,包括一些帶孩子看病的家長,都沒有為本身及孩子準備口罩。

據在新加坡工作的朋友說,在該國每家醫院門口都有專人駐守,為準備進入醫院的人檢驗體溫及派發口罩,而帶孩子去看病的家長例行須被檢驗體溫。任何病人若被發現咳嗽而已,都必須強制在家休息10天,不能上學或上課。

相形之下,大馬的醫院,不管是政府或私人醫院,都找不到這種種嚴密的防範跡象。

大馬衛生部在大馬仍處於“零病例”時,在機場進行檢驗和隔離工作時都已落人之後,面對傳 媒時大陣仗的發表“高效率”表象,很多遊客包括很多記者自疫區回國都發現輕易成為漏網之魚,機場的檢驗程序是“得過且過”!

如今衛生部要求人民一發現流感症狀即去求醫,甚至標榜15分鐘就可迅速驗出有否A型流感病毒,然而一些人民的親身經歷仍反映出,真實情況和衛生部在傳媒面前所標榜的有出入。而且,許多檢驗報告都要兩三天才能出爐,任何後果最終卻被衛生部推卸給病人本身延誤醫治、或指病人原屬高風險人士所致。

國慶日即將來臨,當前A型流感讓人們深感“草木皆兵”之際,政府或任何方面也好,這時推出“一個馬來西亞”、“Sehati,sejiwa”的口罩,照說也很應景。

藉此提醒官民戴口罩防範流感之際,更可以警惕大馬中央政府、民聯州政府,如果大家都以“一條心、一個精神”去共同應對A型流感、經濟問題、肅貪問題,而不是從不間斷的全部去拼政治輸贏,那麼大馬的A型流感恐怖的死亡數據和確認病例。就不會這樣迅速節節上升。

2009年8月12日 星期三

大人是無法信任的

《童話鏡子》外一篇 ★楊微屏

我在辦事處打稿時,msn浮出翊翊輸入的個人訊息,寫著:“大人是無法信任的”。

於是,媽媽和翊翊之間有了以下即時通訊對話:

媽媽:大人是無法信任的?講的是我嗎?
翊翊:就是你。
媽媽:為甚麼我無法被信任呢?
翊翊:因為你本來答應我去羽毛球館打球,後來又不給我去了。
媽媽:……。

過了幾天,翊翊閱報時看見副刊一則文章的標題時,故意提高聲音唸出來:“大人總是出爾反爾!”

其實,我很難過於自己被標籤成是無法被信任的大人,但卻必須承認這是事實。

在“不被信任”的背後,存有的隱憂其實就是現今連衛生部都無法確認真正數據的A(H1N1)流感。

在目前的時局中,各方都呼吁人們減少到人多場合,或在人多的地方戴上口罩,而羽球館密不通風的設計,卻是我不能放下的顧慮,所以就拒絕了愛打羽毛球的孩子去那邊。

流感已到了無法隔離的階段,衛生部采取的步驟就是不再隔離任何人,只有出現疑似症狀的病人才被檢驗和受促隔離,所以人們都不知道自己在甚麼時候,是處在風險中。

在全馬各地,陸續有小學、中學或大專受勸告暫時停課,僅是吉打州就先後有42間學校,包括大專、護士訓練學院本身因出現流感疑似症狀而受促暫時停課。

有些地方是人們無法避免必須去的,比如學校、職場。然而在一些風險存在,又可以不必去的地方,當前應是能免則免。

目前天氣旱燥,也是很多成人及小孩最易感染普通流感,同樣會出現咳嗽、傷風、發燒、喉嚨痛之類症狀,甚至一些10歲以下的小孩在這種天氣中,面對感染手足口症的風險。

普通流感、手足口症,處在目前A型流感疑慮中,也常常被人們捕風捉影,搞不清到底是甚麼之前,謠言就會滿天飛。尤其區內一些學校,就會出現一些關於有人因感染手足口症或A型流感而去世之類的不實傳言,搞到人心惶惶。

傳媒頻密接到這類謠言時,實事求是的向衛生局、校方求証,才是平定謠言、安定人心的做法。

然而,仍有一些校方負責人,即使學校或幼兒園停課,面對傳媒求証時卻采取逃避和負面反應,這反而引起更多的揣測。這樣的逃避引起的揣測,是否更進一步使更多人,覺得“大人是無法信任的”?

作為一個母親,我讓孩子在書包里準備口罩,一再對孩子解釋當前沒有辦法阻止任何疫情風險時,我們只能做的是在能力之內做好自我防範措施,

所以即使孩子認為我這個“大人是無法信任的”,我寧願不被信任,也不願意妥協的把孩子置於不可預測的風險中。

2009年8月10日 星期一

爸爸的感人日記(Ⅳ)



爸爸的感人日記(Ⅳ)/鄭志明

●21/9/1999

早上7時,翊翊吵著要喝奶,眼睛也沒睜開就把奶喝完就繼續睡到8點。9點多把翊翊送到安娣家。

下午6點接翊翊,直接帶她出去玩,途中見到安哥,停下和他打招呼,翊翊卻不睬人。

我帶翊翊到象嶼山看猴子,今天猴子不多,但翊翊也很高興。

回到家,給翊翊喝奶後,讓她在客廳玩,但是她愁眉苦臉的,就知道她開始想念媽咪。

翊翊一副要哭的樣子,走來擁抱我,並把頭靠向我依偎著。

我帶她進房里,讓她睡覺,她躺在床上,靜靜的,十五分鐘後站了起來,要我抱她下床,生龍活虎的玩到9點,過後她疲倦後才睡著。

可是,今晚我卻失眠了,已凌晨3時,還在想念老婆。

●22/9

翊翊7點喝奶後,我叫她再睡,她乖乖的躺下,但睡不著,7點半就吵著起來,口里說“戲”,要我開vcd給她看。

我連開了幾片,她都搖頭,開“媽媽的眼睛”時,以為她會喜歡,怎知她一聽到歌曲,就說:“媽媽……”,然後搖頭不要看,跟著就投進我懷裏,很委屈的。

我問她要不要餅,她搖頭,我帶她去采果果,有果果吃她很開心,可惜今天果果不多。

隔壁安娣抱baby過來,翊翊在屋里看到,很高興的直嚷"baby",要我抱她出去。

安娣問她"媽咪在哪裏?明天要回來了是嗎?",翊翊的手亂指,口中說:“機!”表示媽咪坐飛機。

後來,我拿餅給她,她握在手里很久,不願打開塑膠袋,把玩夠了,才叫我開給她吃。9點多我送她去安娣家。

下午6點多我去載她,帶她去買麵包和cookies,翊翊很喜歡吃cookies,我們去公園玩。

回程時,翊翊坐在座位,突然喊“媽媽”幾次,我問她:“甚麼?”她攤開雙手說:“沒有……”

我說:“媽咪明天才回來。”她說:"huh!"

回家喝完奶後,她指著媽咪相片喊:“媽咪!”

後來在床上玩時,翊翊拿起她的“大哥大”,似模似樣的在打電話給媽咪,她說:“給……媽咪……媽咪…沒有……機”。

我在寫這篇日記時,給她看到了,也吵著要寫字,我就給她一支筆和書,讓她寫得不亦樂乎。

■媽咪後記
23/9/1999
媽咪從香港回來了,一下飛機就飛跑出閘,迎著小小翊翊緊緊的擁抱,一直抱著她回到家。從那個晚上至到連續兩個星期,媽咪一沖涼,翊翊就站在浴室門口守著,口里一直喊“媽咪!”,深怕媽咪會突然不見!

從1999年9月23之後,直到現在2009年,媽咪再也沒有離開翊翊到外國公幹。

爸爸的感人日記(Ⅲ)


爸爸的感人日記(Ⅲ)/鄭志明

●19/9/1999年

早上七點半,翊翊醒來沒哭鬧,她向我打招呼,指著床問:“媽咪?”然後雙手一攤,我點頭說:“媽咪做工沒回來”,她聽了,"huh"一聲應我,就下床玩,然後很開心的吃果果。

9點左右,翊翊有點疲倦的揉眼,並向我manja,一面嗚咽的說要媽咪。

6點多,我去車站載小姨回來後,才去載翊翊,她看到車上有人,以為是媽咪,發現“貨不對辦”時,發了小脾氣,不過回到家時,卻和小姨很好,還叫她“姨婆”,並搬小姨行李中的東西出來玩。

7點多,翊翊開始吵要媽咪,我帶她出去打包晚餐,路上見到阿婆和隔壁安娣。

阿婆說翊翊瘦了,安娣還故意撩翊翊,問她媽咪呢?阿婆不滿的叫安娣不要再弄翊翊傷心。

7.40分,買晚餐回來後,我泡奶給翊翊喝,她還是要躺在我懷里喝奶。

8點多翊翊疲倦了,安娣說她今天睡得少,所以我要她去睡覺,她到處找奶咀說“睡覺”,怎知上床後又不甘心,要這個要那個,搞到9點半左右才真正入睡。

●20/9/1999年

早上6點多,翊翊就一直依依哦哦的吵,7點左右就醒來,,看到姨婆,以為是媽咪,當她發現認錯人後,就大哭一場,哭得很淒涼,不肯讓我抱,也不要喝奶。

在她哭得唏噓時,這才讓我抱在懷里,然後躺下喝奶。之後我帶她到安娣家附近公園走走,7點半才送她去安娣家。

傍晚,飛機飛過上空,翊翊指著飛機看著我,我告訴她媽咪坐飛機去做工,她就向飛機bye bye。

回到家,我問她媽咪呢?她指門外。

(待續)

爸爸的感人日記(Ⅱ)


爸爸的感人日記(Ⅱ)/鄭志明

●18/9/1999年
原以為翊翊今天的心情好了許多,今天不必再被折騰了,可是我今晚還是心疼得難以自禁。

今早翊翊七點就醒來,沒吵沒鬧,還對我笑,我心里很開心,帶她去巴剎買糕。

陪她一個早上,玩洋娃娃、戴帽子、看vcd,一切都好端端的,突然她想起了媽咪,就扁著嘴,哭喪著臉看我,她雖沒說出來,但我又感覺到她對媽咪的思念,連糕和餅都不吃了。

她要我開baby的vcd,我開了第三輯的“母親你真偉大”,她搖頭說不要,於是我就換了“媽媽的眼睛”。翊翊一看到就很欣喜的哼唱“媽媽……”,看了一半時,她突然跑去敲房門,要找“媽咪”。

我告訴她媽咪坐飛機去做工還沒回來,她很失望,若有所失的站在門前。

後來我拿帽子給她戴,帶她照鏡子,看她的相片,她的心情才好些。

九點十分左右,我正要抱她上車,怎知她突然整個伏在我肩上,並緊緊抱著我好一陣子,她又在想念媽媽了。

隔壁安娣看到翊翊,就問她:“今天沒去安娣家嗎?媽咪呢?”

翊翊不答也不看她,我含糊的回答她,不想她去撩翊翊。

到了安娣家,她不大要進去,我騙她帶東西給安娣,她這才沒吵。

下午,安娣說翊翊今天心情比較好,雖然不大想吃東西,但在她們騙哄下,終於把粥吃完。

六點多我去到,她見到我就很開心,但還是偷偷的探頭,看我後面有沒她想念的人,她又失望了,皺眉向我manja。

我帶她去公園玩滑板,她很高興。七點左右,我問她要不要去super,她要,上車前她突然指著前面說:“媽咪!”我告訴她媽咪做工還沒回,她心有不甘。”

在車上,她嘀哩嘟嚕不知講甚麼,看到亞羅士打塔時她一直嚷"star,star”,指上空的月亮說"moon"。

去到super,她只高興一下,不久就突然伏在我肩上,不言不語,我一直和她講話,帶她看東西,她都提不起勁,於是我就帶她回家。一路上,她默不作聲,也不回答我的問題。

回到家,她很高興的四處探望,我告訴她媽咪做工還沒回,她愁眉苦臉,我問她:“還記得我們送媽咪去坐飛機嗎?她正在做工還沒回來,媽咪要你照顧爸爸。”她"huh"的一聲,就靜靜的站著。

我泡奶給她,她搖頭。我把她帶到客廳,抱著她餵奶,讓她一邊喝一邊看電視,結果她喝完90ML的奶。

之後她進到房里,悶悶不樂,跟著又在床上翻來翻去,口里不斷的發出悲傷的聲音,她又想念媽咪了。我擁抱她,很傷心也很心痛。

八點鐘,她疲倦的睡著,九點十分,翊翊在她的床上翻來翻去在哭著,口里一直叫“媽咪”,還好安撫她十分鐘後,她又睡回去。

以後,怎樣都不可再讓媽咪離開翊翊這樣多天。

(待續)

爸爸的感人日記(Ⅰ)


■媽咪開場白

媽咪和翊翊剛剛在舊物堆里,找到翊翊的爸爸在10年前即1999年的8天感人日記。這10年來,很多人都奇怪媽咪不願再離開翊翊到外國公幹,原因是甚麼?

爸爸這8天的感人日記,記載的是1999年9月15日至23間,媽咪被報館派去香港采訪,把當時僅一歲半的翊翊留給爸爸時,小小翊翊想念媽咪時的淒涼,和爸爸的心痛。所以,我們決定把爸爸的感人日記記載進“童話鏡子”。


■爸爸的感人日記(Ⅰ)/鄭志明

●15/9/1999年
翊翊在機場,看著媽咪上飛機,看著飛機起飛,她都有揮手Bye-bye和送飛吻,她沒有哭泣,她知道媽咪坐飛機去做工。

回到家里,她很乖的在玩,不過到了9點多要睡覺時,她開始想念媽咪,不願意睡,一直拖到10點才睡。

●16/9/1999年
翊翊8am就醒來,要找媽媽。

在安娣家時,她也一直找媽咪,要找媽媽。安娣說問她媽咪在哪裏時,她指著外面說“做工”。

今天翊翊在安娣家共睡了三次,6點左右我去載她時,她剛睡覺,6點45分,安娣打電話來說,翊翊醒了,而且在哭。

我去載她時,她向我manja,我買了個小叮噹給她玩。

回到家里,她吵著要媽咪,我帶她到後房及廁所找,告訴她媽咪坐飛機去做工,還沒回來。給她喝奶時,她躺在我懷里像baby那樣讓我餵奶。

9點左右她疲倦了,但不肯睡,要找媽咪。躺一下又站起來,扁咀要媽咪。

10點左右,她不再扁咀,而且哭鬧要媽咪,不肯讓我抱。我很傷心的看著她在哭,大約十五分鐘後,翊翊哭得疲倦了才睡著了。

我的可憐寶貝,我很心痛,看到翊翊受到相思的折磨,而我又無能為力,只覺得心酸。

●17/9/1999年
早上8點,翊翊就醒來,她沒哭,但東張西望,我告訴她:“我們那天帶媽咪去坐飛機,媽咪去做工,我們和她bye bye,媽咪還沒回來。”

她似懂非懂的看著我,我抱她去開大門,讓她看車子說:“爸載翊翊回來,媽咪去做工,要多多天才回來。”

她不相信,要去後房及廁所找。

後來帶她去安娣家時,她不大要安娣抱。中午安娣很憂愁的打電話來,說翊翊不知怎的,不吃東西,又一直哭,還在睡椅上滾來滾去,不知是否病了。

我一去到,就看到可憐的翊翊,我知道她是思念媽咪,我告訴安娣,她很驚訝:“翊翊在我這里,從來沒有這樣傷心哭泣過,她剛才一直有叫媽咪,看來真是在想媽媽。”

翊翊後來投入我懷里manja,我發現她有氣無力且很熱,安娣給她喝“七星茶”。

下午,安娣說她還是不大吃東西,我買了cornflakes和熊貓餅去,她只吃了一點點。

6點多我去載她,她看來很累,無精打采,安娣說她沒吃粥,現在看樣子要睡覺了,我放她在車椅上時,她哭著不要坐,但一會兒,吹了冷氣後才靜下來。

回到家,我采果果給她吃,帶她吹風看牛,她看來精神好多了,還會討餅吃,於是決定帶她去公園。

我們先到體育館對面的小公園,她在公園里很高興,因為涼爽,但她不要下來走。我抱著她,給她餅吃,她很開心,還和在公園里溫習功課的馬來妹打招呼、送飛吻,弄得她們都很開心。

翊翊吃了餅後,我又帶她到公園玩滑板,玩得很快樂。

回家後,她又找媽媽,我一再向她解釋,她靜靜的聽,沒有再吵鬧,我和她玩公仔、鬧鐘、讀書。

七點半,翊翊乖乖的睡了。但是看著她,我還是不禁心酸,小小年紀就要承受思念的折磨,我可憐的翊翊。

(待續)

2009年8月3日 星期一

老人與小孩




孩子的童話●鄭翊

有一天,媽媽到浮羅交怡工作,還沒有回來,阿公突然打電話來,約我去外面吃飯。

本來我因為想念媽媽而覺得傷心,可是後來阿公帶我去吃飯後,我就沒有那麼傷心了。

當阿公去外坡工作時,我常常跟隨媽媽去探望他。有時阿公回來了,我就整天跟著他。

當阿公要設定鬧鐘、手機各種功能時,都叫我幫他,所以大家都講我是阿公的“秘書”。

有時我帶阿公去休閑公園或旅遊勝地時,我就變成他的“導遊”了,我帶阿公去看魚、看動物、看飛禽、看稻田,甚麼都看就對了。

有一次,學校舉行歌唱比賽,我的朋友唱了一首“老人與小孩”,我回到家後就一直在唱:“門前老樹下,坐著老人與小孩,老人對我說,他的孩子都不乖,整天在國外,外國月亮比較圓,奇怪不奇怪……我是真心的朋友,真心的小孩,陪在你身邊,永遠不離開……我對老人說,我要陪您去看海……老人握著我的手,眼淚流下來……”

媽媽聽到了,就說:“聽到這首歌,就想到妳和阿公。”

我希望阿公活到一百多歲,可以看到我大學畢業,可以一直跟我在一起。



媽媽的鏡子●楊微屏

在很多家庭里,小孩子是最能貼近家中老人的心的那個人,有時甚至是三代之間,扮演“緩衝”角色的重要人物。

第一次聽到女兒口中哼“老人與小孩”時,心里突然感覺酸酸的,歌詞刻劃了老人期盼兒女陪伴的落寞,赤誠無邪的小孩卻無條件的把真摯的關心帶給了老人。

孩子小時依賴父母,翅膀長硬了飛向自己理想的天空,忙碌成了很多成長後的子女的藉口,忽略了家中年邁父母等待的心。

這樣的情形,並非僅在一、兩個家庭中出現,現代很多家庭都常常出現“真空”情況,尤其雙薪家庭中的夫妻,往往早出晚歸,即使和父母同住,彼此一天中見面的時間也不多。

有時身心俱累的下班回家後,一些為人子女者基於和父母之間的代溝,或是心情不好和其他外來因素,可能也不會很貼心的去關切家中老人的心靈。

至於離家到外地工作的子女,有人以忙碌為由和家鄉的老人欠缺互動,也有一些在外事業無成而自身難保,基於面子問題難以面對家鄉的父母,也尋求藉口逃避,卻不自覺的傷透了在家鄉苦盼子女消息的老人心。

一些沒有子女或親人在身邊的老人,得不到關心和照顧,甚至流落街頭,晚年淒涼。

街上行乞的老人,背後都有自己的故事,像早陣子報導中行乞後將錢悉數交給養子的蔡老奶奶,寧可捨棄在福利中心有吃有住的生活,也寧可被養子利用來行乞,可是旁人形容她見到人們眼中不肖的養子時,卻仍是滿心歡喜,即使把所有辛苦乞來的錢全部給養子也在所不惜。

現實中常常有人這麼說:父母養10個孩子,10個孩子卻養不起一個父親或母親,這確實是天下很多為人子女都感到慚愧的事情。有些父母雖有能力在生活上照顧自己,但老人寂寞的心靈,卻也希望獲得子女的關注。

雖然有老人院、福利中心可收容無人照顧的老人,而本身有能力的老人則可參與樂齡人士組織的活動,來消遣時間。但是不管是哪一種老人,表面上即使不表露,內心里其實等待的還是親人的關心和愛。

羽翼豐滿飛出去的成年子女,往往都忘了回望小孩赤誠的心,去關心自己家中的老人。小孩如何對待老人,正是許多忘了親情的大人需要學習的榜樣。

2009年8月2日 星期日

挖地道



孩子的童話●鄭翊

我告訴媽媽,我要把零用錢儲存進戶頭,到我長大時,就會存到多多錢,如果我進大學時,媽媽不夠錢,我就可用自己的錢來讀完大學。

媽媽聽了很高興,說我乖。

數年前報紙上說,有壞人挖地道潛入銀行的保險庫,把顧客存在保險箱的貴重東西偷掉。我覺得挖地道太老土了!

媽媽問:“為甚麼說老土呢?”

我說:“古裝人才挖地道,他們通常都是從地道逃命!”

但是,這些現代人挖地道不是為了逃命,是偷東西。

媽媽問我如果有貴重東西,要儲存在哪裏,我說:“當然是存在銀行啦!”

媽媽問:“不怕有人挖地道去偷掉嗎?”

我說:“偷掉了,有得賠的嘛!”

老師曾經對我們說,如果把錢放在家里,被偷掉了就沒有得賠,但是如果儲在銀行,被偷掉的時候,銀行就會賠。

所以,我還是覺得把錢和貴重東西都儲存在銀行里比較安全,因為不是每天都有人挖地道進銀行偷東西。



媽媽的鏡子●楊微屏

老爺爺、老奶奶把錢收進舊鐵罐的事情,到今天還存在。如果這些老人家,看到現代人每年付100令吉費用給銀行租賃保險箱的顧客,卻面臨匪徒挖地道潛入,一口氣竊走近百個保險險內的貴重財物時,可能會堅持認為“舊鐵罐”比銀行保險箱安全。

數年前一個開齋節連日公假,使到雪州史里肯邦安一間銀行遭匪徒乘機潛入,從3樓水泥地面破洞而入,竊走92個保險箱。十多年前發生在吉隆坡蕉賴一間銀行的類似案件,其中18名顧客不滿銀行在事後只答應賠償保險箱租戶10至45%的賠償額,而起訴銀行。

人民的教育水平逐漸提高,普遍上人們都還是會選擇把貴重財物和金錢都儲放於銀行,畢竟連小孩子都懂得,匪徒挖地道潛入銀行幹案的事件,並不會頻密發生。

相比之下,仿傚一些老人家貴重財物都收在“舊鐵罐”,風險可更大了。社會治安遠不如當年,匪徒不管日夜都潛入民宅 偷竊案件時有所聞,即使有人在家,往往也難逃目無法紀的匪徒洗劫,因此家里肯定不是存放貴重物品的安全地方。,即使匪徒不來,萬一遇上火災水災,貴重物品可能也會因此報銷,到時可就找不到人賠償,只能自嘆倒霉。

話說回來,現代人對銀行投以信任,銀行方面收了費用也務必要讓顧客安心,一而再三發生銀行保險庫遭手法高明的“專才匪徒”,挖地道潛入幹案事件後,國內銀行都有必要提高更嚴密周全的保安措施,包括和警方進行
保安系統連繫。

過去案例顯示一些銀行只在白天營業時間,有保安員值勤,夜間和假期則都欠奉保安員駐守,因而提供了匪徒下手機會。雖說倒霉的顧客一旦遇上保險箱失竊事件,會獲得銀行賠償,但畢竟賠償額有限制,並非每個顧客都會接受,最終鬧上法庭,銀行同樣要面對責任,更大的損失就是失去了公眾的信心。

2009年7月26日 星期日

放手,想太多?


孩子的童話●鄭翊

學校舉行越野賽跑,大家都必須參加。越野賽跑路線有經過學校後面的印度墓地,然後進去一個住宅區繞一圈又再回來。媽媽有些擔心路上不知有沒有狗、多不多車、半路會不會有人把我拐走。

我說:“不會的啦,老師會在每一個站等我們,還有校工駕電單車跟著我們。”

我開跑後不久,就在路上看到一隻小狗,牠一直跟著我,我覺得牠像是在跟我玩,不會傷害我。

跑到住宅區一個三叉路口時,有一個校工叫我和同學們轉去左邊,可是我明明記得應該是跑去前面,校工卻一直叫我們轉去他講的那邊,我們只好轉過去。

後來,我卻看到其他高年級的同學,從原本我所記得的那個方向跑出來,因此我很生氣,因為那個校工騙我們,結果害我們必須比別人多跑一大圈。

其中一位女同學,被一位男同學推跌在地上,膝蓋流血,結果被另一名校工用電單車把她送回學校去。

後來,媽媽問起我在越野賽跑路上的情況時,我就生氣的把那個校工騙我們多跑一大圈的事情告訴媽媽,並說:“路上沒有怪叔叔,只有‘壞叔叔’!”

媽媽問我:“如果當時那個校工只叫你一個人轉去那邊,而不是一大群人一起轉去,你會怎樣?”

我就說:“我看到有人轉去那邊,我才會跟著大家跑,如果只是我一個人,我才不會聽他講呢,否則如果他是怪叔叔,我就慘了嘛!”



媽媽的鏡子●楊微屏

女兒參加學校越野賽跑,媽媽卻想得太多。

父母總要放手讓孩子學習獨立和成長,雖瞭解小孩都很享受這種步向成長和獨立的“征服感”,但我仍覺得提醒孩子隨機應變的防備是不可缺少的責任。

這段越野賽跑過程中,出現一些站在媽媽的角度和孩子的感受上,形成的有趣“對比”。

我這個媽媽天性怕狗,所以一想到在住宅內跑步就擔心狗會追人,可是當女兒在賽跑時正巧看到一隻可愛的小狗跟隨她時,她只是感受到小狗是友善的想和她玩耍,根本沒有媽媽所擔心的事。

而一名校工把受傷的女生載回學校,可能媽媽會多想一些,萬一女生沒有被載回學校,半路上不知載去甚麼地方怎麼辦?對這一點我女兒加強了解釋:“路上每站都有老師看守,這位校工很好的,平時都很幫學校維修壞了的東西。”

媽媽有些抱歉,也感覺到自己“多想一些”卻傷害了一個真的好叔叔,可是媽媽還是不放心的提醒女兒說:“即使再好的叔叔,也記得不要單獨跟隨他們,對方如提出單獨跟隨的要求,就記得回應說叫老師來好了,然後自己想辦法跑到遠遠去。”

孩子去學校上課,在學校參加各種活動,曾幾何時卻讓做家長的,不能完全放一百個心?

父母不能總是跟在孩子身邊,孩子探索成長的路上,除了給予信任和鼓勵,相信孩子的應變能力之際,孩子分享不在父母視線內發生的事情時,我想父母正好有機會從孩子反映的事件過程中,點出孩子可能忽視而需要關注的防備之處。這並非存心打擊孩子對他人的信任,而是加強孩子自我保護的必要。

2009年7月17日 星期五

不想當記者



孩子的童話●鄭翊

我是記者的孩子,很多人常常問我長大後要不要當記者,可是我不想當記者。

媽媽當了記者就晒到黑黑的,結果很多人以為我媽媽是馬來人。而且,媽媽常常要在晚上出去做OT(加班),有時做工做到很夜還沒有回家時,我就很擔心她,怕她遇到甚麼事情。

有時媽媽又在假期被叫回去工作,原本講好要去玩,卻破壞我的計劃,所以以後我不要當記者,因為記者媽媽不能好好陪孩子。

聽媽媽說,有些人對記者不好,有時在一些地方會被人家不禮貌的趕出去,有些人甚至會打或罵記者,結果記者跑去報案。

有一次,媽媽去法庭采訪時,有一個莫名其妙的人跑來破口大罵媽媽和其他記者,還打了一個男記者一巴掌,後來媽媽和其他記者就去報案,結果警察就把那個人抓起來帶到法庭。我從電視上看到,那個人要走進法庭時,還想踢其他記者,結果鞋子飛上天花板。

前幾天,有一個警察要放狗追記者,不要讓記者采訪。我的媽媽最怕狗,我說:“幸虧媽媽沒有去,不然一定會嚇到半死!”



媽媽的鏡子●楊微屏

女兒不想當記者的原因,聽在一些女記者的耳里,都覺得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可是,現在報界越來越多女將,和男記者一樣在越來越複雜的環境中,面對越來越大的挑戰。

最近,全馬各地頻密發生記者在法庭、車禍現場、命案現場和政治場合被打、罵、趕的事情,而且涉及侮辱記者的包括警察高官、政治人物、公眾人士,令新聞從業員人身安全受到威脅。

比較起許多對記者的工作感到好奇或不夠了解的公眾,政治人物和警方應最能了解記者的采訪職責,可是偏偏還是會發生命案現場有警官恫言放狗及以狗侮辱記者,電視畫面盡錄了現場的話語和畫面,事後再怎麼解釋,只能用事實勝於雄辯來形容。

相信記者都會有同感,如果不是職責所在,誰要去命案現場、法庭或任何場合“湊熱鬧”?記者不是“閑來沒事”偏要“制造新聞”,讓人隨意以各種形式的暴力來對待!

拍照、報導,將新聞呈獻給讀者是記者的工作和責任,甚至在天災人禍發生時,人們拚命從現場逃出來時,記者卻因采訪任務在身而必須往危險的災禍現場內跑,以各角度的圖文全面報導,提供“知”的權利予讀者。

這不是一個“報喜不報憂”的世界,然而遺憾的是一些人在需要記者進行宣傳時,就拚命要記者報導新聞來增加曝光率,可是遇上一些“不是好事”發生時,卻會用不禮貌的態度和方式來阻撓記者進行采訪工作。

一名反對黨領袖曾在公開場合說,人們並不需要討好記者、賄賂記者,但是人們應該尊重記者的工作和采訪線上的角色,不應出言侮辱記者、毆打記者。

每個行業從事者都有本身的尊嚴,記者也是。

2009年7月15日 星期三

三輪車,跑得快


孩子的童話●鄭翊

8歲時,我和媽媽去新加坡的“牛車水街”,發現很多輛三輪車,我們就很高興地跑去坐三輪車。

三輪車走在馬路上,路上有很多車,我一邊坐三輪車,一邊唱:“三輪車,跑得快,上面坐個老太太,要五毛,給一塊,你說奇怪不奇怪?”

車夫有時特地踩得很快,說:“這三輪車,坐的人就很開心,踩的人就很吃力呢!”

三輪車可以在車子之間“鑽來鑽去”,非常好玩,但是我看到很多車在馬路上,我又覺得很危險,不過三輪車搖來搖去,又有一點刺激。

以前,我整天吵媽媽帶我去坐三輪車,因為在我住的亞羅士打,三輪車很少罷了,而且只是載貨,沒有載人,所以我沒有坐過。

結果,我8歲時才第一次在新加坡坐三輪車,坐了一次還想要坐。

最近檳城有很多三輪車,供遊客乘坐,我也想要去坐,就整天吵媽媽要去檳城坐三輪車。



媽媽的鏡子●楊微屏

女兒坐三輪車的心願,竟然要老遠在新加坡才實現,而且以遊客的身份付出高車資,始讓她初體驗“三輪車,跑得快,上面坐個老太太”的樂趣。

雖然在車多人多的市區,三輪車怎麼都不可能跑得快。

坐在三輪車上,一邊回憶自己還只是個四、五歲的小孩時,我的母親常常帶著我站在住家路口等侯三輪車,有時還會有數輛三輪車爭生意招客。

童年時,很喜歡坐在三輪車上的感覺,三輪車夫努力向前踩啊踩的,把我和媽媽載到市區去。當時年紀小,不清楚車資到底是多少,但相信應該是非常便宜,猜想可能都不超過2令吉吧?

可是,數十年後的今天,我的女兒吵著要坐三輪車時,我在亞羅士打兜來兜去都沒見到載客的三輪車,在市集或巴剎附近,很難才看到一輛三輪車,都只載貨不載人。

而花費新幣20元坐在三輪車上,和新加坡車夫聊天時,車夫還直說這已是“算得便宜”,如果載的是洋人遊客,收費一律都是新幣38元,他提到這是官方規定的收費。

問他一天可載多少名搭客,車夫坦言自從1997年經濟風暴後,新加坡的三輪車夫,深刻感受到有興趣坐三輪車的遊客顯著減少,生意如今已不像早年般好做,有時一天只載到一名客人,但是高峰時期則真的很好賺。

三輪車在新加坡也純粹是遊客興之所至的“娛樂”,還有就是情侶拍拖坐三輪車享受情趣,再不然就是像我這樣為了實現小女兒心願的媽媽,才會花那麼貴的費用去搭三輪車。

當年原本是基本交通工具的三輪車,付少少錢就可坐個夠,隨時代變遷轉換為“旅遊情趣”,人們卻需付出高數十倍的車資。遊客實踐乘搭“沒落交通工具”的期許,足以為一個國家的旅遊業引進外匯收入。

2009年7月10日 星期五

背不出來的創意



孩子的童話●鄭翊

我喜歡去海邊玩,在海邊可以堆沙、追螃蟹、拾貝殼。

我曾經在不同的海邊拾回很多不同形狀的貝殼和石頭,我把它們裝進瓶子里,有些放在床頭或架子上。

有一次,我和媽媽在檳城的海灘上騎馬,媽媽坐在前面,我坐在後面抱著媽媽的腰,我一邊騎馬一邊唱兒歌:“唐僧騎馬咚哩咯咚,後面跟著孫悟空,孫悟空跑得快,後面跟著豬八戒,豬八戒鼻子長……”。

突然間,那匹馬衝向海,嚇得我抱緊媽媽,媽媽就說:“不用怕,馬不會這樣笨跑進海里自殺,馬自己也怕啊!”

在海邊騎馬,我覺得很高興,但是又很害怕馬跑進海里。

最近,媽媽問我:“如果叫妳寫一篇作文,題目是‘海邊遊記’,妳寫得出來嗎?”

我說:“當然可以,因為您常常都帶我去海邊遊玩的嘛,所以就會有很多東西可以寫。”

媽媽又問:“那麼,如果我叫妳寫‘補習記’,能寫出來嗎?”

我說:“我又不曾補習,怎麼能寫得出來呢?如果我寫得出來,我就是神童了!”



媽媽的鏡子●楊微屏

有一次,一名州督學提出如果叫學生寫“補習記”,小學生可能寫上十篇八篇都寫不完。

但督學認為若叫學生寫“海邊遊記”,很多學生可能都沒有“親身經歷”,即使寫得出來都是靠“背”,內容都是千篇一律,甚至最後一段必然有“帶著依依不捨的心情回家去”的文句。

回到家後,我故意把這兩個作文題目用來考一考女兒的反應,結果她卻恰恰相反,她印象中的“補習”向來就是小孩子抱著文件夾匆匆忙忙的走路而已,在補習班裏面做些甚麼,她根本不知道。

該名督學感慨現代父母只會施壓予孩子,甚至於變相的甘於預付兩個月的訂金去“搶”明年度的補習班學位,唯恐孩子沒有地方可補習。然而,很多父母卻忘記小孩子需要玩耍,掇拾童真和活力。

這番苦口婆心的勸告,很多出席的家長和孩子聽在耳里,各有感受。

可是,提到作文用“背”的範本為標準,我覺得學校里的老師也有很大的責任,這並非小孩子的錯,也不僅止是家長的責任。

根據很多小孩子告訴我,在學校寫作文時,老師都“強制”小孩根據範本的格式寫,比如寫去哪裏遊玩後,就強制學生“一定要”寫“帶著依依不捨的心情回家”。

我也聽過一些高年級的學生家長反映,孩子在華小的功課非常多之際,老師還要學生“背作文”,我當時非常訝異的睜大雙眼反問:“作文也要背的嗎?”

寫作,是一種根據本身的經驗和感受的創作,不同的人對每件事物都會產生不同的感受,寫作本意是發掘孩子的思維和創意,而不是背數學方程式般“背”出來的!

百般對孩子施加讀書、補習的壓力固然令孩子喘不過氣,但在寫作方面強制“扼殺”孩子的創意,更讓人覺得“不人道”,孩子的童真啟發的創意,才是最珍貴的呵!

2009年7月6日 星期一

褓姆講感情



孩子的童話●鄭翊

以前,媽媽去上班時,我就去褓姆家,那裏好像我第二個家。

我出生一個月後,這個褓姆就開始照顧我。褓姆和她的家人都很疼愛我。

有一陣子褓姆生病,不能照顧我,媽媽曾把我送去托兒所,或交給其他新的褓姆暫時照顧,可是我都不喜歡,常常吵著媽媽帶我去探望生病的褓姆。

褓姆的身體恢復健康後,我又回到褓姆的家,我對媽媽說:“我要一直給褓姆照顧,到有一天她不要顧我為止。”

有一次,褓姆在家跌倒,手受傷了,包住紗布不能動,我看了很緊張和擔心。

我最喜歡這個褓姆,因為我一出生她就照顧我,比較有感情。

媽媽把我講的話告訴褓姆時,褓姆一直笑說小孩子也會講“有感情”。

我最喜歡吃褓姆煮的東西,有一次,我身體不舒服,褓姆煮麵線給我吃,然後我要求她讓我帶去學校,下課時吃。

回到家里,媽媽知道這事情後,就問:“麵線帶到學校去,不是冷了?脹了?”

我就說:“這是褓姆煮的,冷了脹了還是很美味!”

報紙上有時有一些新聞說,小孩子被褓姆虐待,因為他們遇到不好的褓姆,但是我的褓姆卻把我當作自己的孩子疼愛,媽媽常常戲弄我,說我是褓姆的“小女兒”。



媽媽的鏡子●楊微屏

現代職業女性越來越多,“褓姆”也成為社會需求的行業,其實褓姆本身也是“職業女性”,不同之處是她們在家里工作,幫外出工作的女性看顧孩子。

和其他行業不同的是,褓姆的工作對象是小孩,尤其那是別人的小孩。而小孩不是機器,小孩會動會鬧會有情緒,並不是像操縱機器或電腦般簡單省事。

帶過小孩的人都明瞭,要看管小孩子非常考驗大人的耐性和脾氣,而作為一個褓姆,看顧管教別人的孩子其實比照顧自己的孩子更有心理負擔和責任。

一個小孩子長期由褓姆照顧,不可能褓姆在孩子佻皮時不責罵不管教,然而褓姆如果掌握不好其中分寸,落得被託管的家長指責虐待,甚至鬧上警局就傷了和氣。

要當稱職的褓姆不容易,嚴格來說這是“愛心行業”,尤其發生了年幼小孩被褓姆或褓姆的家人虐待事件時,人們都會憤而感慨沒有愛心就不要去當褓姆。

小孩是一個生命,和褓姆之間會建立感情。褓姆對小孩是不是真心疼愛,還是只是把看顧的孩子純粹當作換取每月酬勞的工作,小孩子比誰都敏感,小小的心靈最能明辨大人是否有真情。

小孩子的心里知道,但是小孩子的口卻未必會表達出來,這造成一些不幸的虐待事件發生,傷害孩子的人卻是家長託管的褓姆,或是褓姆的家人。

褓姆虐待小孩的事件時有所聞,為人父母者要物色褓姆時就應提高警惕,謹慎觀察褓姆本身的家庭教育、生活環境、言談舉止,以及褓姆和其家人之間的互動關係,及其家人的性情。

孩子交給褓姆照顧後,父母親需要時時和褓姆有良好的溝通互動,大人之間如果建立了信任和坦誠,減低彼此的猜疑,褓姆是有感情的,自然也會更投入的照顧被託管的孩子。

從小孩子的反應可揣測到褓姆是否善待孩子,孩子是自己的,家長工作時交人託管,帶回家時也需要留意孩子的身體和精神心理方面的發展和變化。

如果發現有被虐待的跡象,及早物色適當新褓姆是保護孩子的另一選擇,不要因為自己的疏忽而在孩子被虐甚至賠上小命時,才後悔沒帶眼鑒認褓姆的人格。

2009年7月2日 星期四

減肥故事



孩子的童話●鄭翊

一天早上,媽媽用湯匙攪拌飲料,我好奇地問媽媽喝的是甚麼東西,媽媽說是“減肥飲料”,我驚奇的看著媽媽說:“媽媽都不胖……為甚麼要喝這種東西呢?”

媽媽卻說:“我只是看起來不胖,其實我很胖的。”

我看著那奇怪的飲料,對媽媽說:“以後我長大,我是不會吃這種減肥的東西的,書上和報紙上都說吃這種東西對身體不好,媽媽也別吃了吧?怕胖就去做運動啦!”

可是,第二天早上,我又看到媽媽吃,就很大聲的問她:“您還吃?”

媽媽說產品很貴,她答應我吃完這一套就不吃了。

第三天,媽媽一邊攪拌飲料一邊對我說:“我又不是大肥婆,幹麼要吃這種東西來虐待自己?”

我覺得媽媽“活該”,就說:“多餘的!浪費錢!”

後來外公從外地回來,媽媽急忙把這些東西全部收藏起來,因為外公常要媽媽吃多多東西,說要讓媽媽“吃得胖胖才美麗”。

我幸災樂禍的看著媽媽說:“哼,給阿公知道您減肥,他一定不放過你!”

媽媽就說:“不要給阿公知道,你可別爆內幕哦!”



媽媽的鏡子●楊微屏

為應酬朋友的直銷產品,也因為好奇而初次試用一種“減肥飲料”,想知道有沒有這樣神奇的效果,哪裏知道女兒的反應那麼大。

女兒突然變成“小大人”,一連數天針對減肥的事情“嚴厲斥責”我,我反而好像很心虛的推三推四找藉口解釋。

後來,和周圍的朋友談起減肥產品的事情,一些人反映曾試用多種不同品牌的產品,發現有時在服用期間的確會看到效果,但有時太快見效,反而令人感到不安,擔心一旦停止服用時,會見到其他負面效果。

結論是減肥最重要是持之以恆的節制飲食習慣,和多做運動。

可是,現代人常常都以工作忙碌為藉口,拒絕安排時間運動,發現自己肥胖時,總想以運動以外的方式達到減肥目的,而服用減肥產品就是“速成”捷徑。

偶爾會聽聞一些關於減肥過度,導致健康面對種種負面後果的事情,但很多愛美卻不愛運動的人,顯然並不全然會因此產生警惕,總是有很多人對減肥產品抱著無限期望。

自己確實和許多現代媽媽一樣,沒有為孩子樹立好榜樣,自己一邊整天逼孩子多吃有營養的食物,苦口婆心勸告孩子在發育期間不可偏食,可是自己卻常常會覺得胖了就不吃,甚至還懶惰運動而去寄望速成減肥的飲食法。

話說回來,關心孩子的家長,也不要以為拚命讓孩子吃得沒有節制就是幫助孩子良好發育,尤其很多快餐食品都含有非常高的熱量,吃得過量反而只能使孩子在發育期間暴肥,而不是正常成長。結果他們長大後,一身肥肉和肥胖潛在的病,反而逼得他們真的需要為健康而減肥。

2009年6月29日 星期一

失火救烏龜?



●孩子的童話 ● 鄭翊

“媽媽,如果有一天家里失火,您第一個要救的是甚麼?”

媽媽馬上就回答:“妳!”

我再問:“第二個呢?”媽媽說“救火吧!”

我又問下去:“不用救錢嗎?第三個才救錢呀?”

媽媽說要看情形,如果有時間才去救錢,最重要的是救我,媽媽交待我在火災時,記得必須先想辦法逃出火場,甚麼東西都不必拿也不要緊。

可是,我的一對烏龜呢……

“我一定要救我的烏龜,我不忍心看見牠們變成‘烤烏龜’……。”

媽媽說,烏龜雖然重要,但是還是必須以我自己的生命和安全為重,如果我和烏龜之間有火隔離,我千萬不能去冒險。

我還記得有一天早上,媽媽帶我出去吃早餐時,看見附近發生火災,於是我跟媽媽到災場採訪,消拯員在救火,但屋子卻很快就被燒毀了,當時逃出火場的人,有些來不及穿衣,甚麼東西都來不及拿。

我靜靜的站在旁邊看,覺得火災實在可怕,一下子就燒掉所有東西。

我答應媽媽,不會為了烏龜而冒險,如果遇上火災就要以自己的生命為重,努力逃離火場。



●媽媽的鏡子●  楊微屏

幾乎很少看到火災發生,起因源於小孩子玩火。基本上現代的小孩子都會被教導不要玩火,相應的玩火造成火災的比率也較低。

值得關注的是,火勢蔓延是不留情而非常迅速的,往往十分鐘內就會造就家破人亡的悲劇。

很多火災發生前,都是父母把孩子獨自留在家,因為大人可能只是到附近辦事十分鐘、二十分鐘就會回來。而一些大人基於孩子太小,甚至沒留下鎖匙就把孩子反鎖在家。

結果,火災發生時,一些孩子明明有機會逃生,卻沒有鎖匙而困在火海中,也有一些孩子受困火海,被驚嚇得不懂逃生。

我們不會了解小孩在危急時會有甚麼反應,就像我沒有想到女兒假設火災發生時,她會想到不忍心烏龜被燒死而決定要救烏龜。

但是,我相信所有的父母都會擔心孩子的生命,而不願意見到小孩為了救任何人以外的東西,而遭遇不幸。

沒有人知道火災會甚麼時候發生,但是從報章上屢屢見到的悲劇,顯示面對財物盡失事小,喪失人命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因此注意家居電線裝置的安全,關注逃生出口的設施都是必要的 。

最重要的是,大人平常需要引導小孩應對火災時逃生的辦法,而自己也要學會如何在大火中採取正確的方式逃生。

2009年6月26日 星期五

告別得天獨厚




孩子的童話●鄭翊

幾年前的某一個晚上,當我們熄燈準備睡覺時,忽然聽到浴室傳出“咯、咯、咯”的異聲。

我和爸爸媽媽都嚇了一跳,就趕快到浴室看個究竟,結果我們看到水杓在水缸上好像“游泳”一樣猛烈飄動。

我們正覺得奇怪時,媽媽接到一通電話,我們才知道印尼那邊發生了大地震,連我們在馬來西亞也感覺到餘震。

第二天,媽媽很夜才放工回來,因為她去採訪海嘯的新聞,我不知道甚麼叫“海嘯”,媽媽就形容給我聽:“剛才我去沙拉港采訪,看到海浪像賽跑這樣很快地向前衝,那些漁民說更早時更大的海浪更快地衝擊幾十艘漁船,弄斷了海上的一座橋。”

後來,我在電視新聞上看到很大很大的海浪衝得很高,很多人被海浪沖走,甚至海邊的船也被沖到馬路上,非常可怕。

我就埋怨媽媽說:“媽媽,您騙我!”

媽媽就很奇怪的問:“我騙妳甚麼?”

我說:“上次我看‘十萬個為甚麼’的時候,‘烏拉博士’說到地震,我問您馬來西亞會不會有地震,您說不會,還說馬來西亞是最安全的,可是現在又會感覺到地震,又有海嘯,還說您沒騙我?!”



媽媽的鏡子●楊微屏

當年,“十萬個為甚麼”教育卡通光碟中的烏龜“烏拉博士”講到地震時,女兒問我“馬來西亞會不會有地震”,我非常理所當然的告訴她大馬的地理形勢得天獨厚,不會有地震。

我哪裏會想到,在2004年底印尼發生了地震後,引發的海嘯在幾個小時後就席捲南亞區,引發死傷慘重的“南亞海嘯大災難”,甚至於“得天獨厚”的大馬,多個沿海區和漁港都蒙受海嘯嚴重侵襲。

在吉北區沙拉港的漁船和橋樑被海嘯衝擊破壞後,我和同事趕到現場時,最嚴重的海嘯衝擊雖已過去,但仍可看到海面上急速如賽跑似的海浪不斷往前衝,那是我從未見過的情景。

當晚回到家,女兒埋怨我“欺騙”了她,我只能解釋說,我活了幾十年,的確都沒經歷過地震,也沒見識過“海嘯”,老實說那一天是我在採訪線上首度用到“海嘯”這兩個字。

海嘯發生多年後,每每印尼發生大地震,在大馬曾經歷海嘯惡夢的災民,都如驚弓之鳥自行疏散。包括某次印尼蘇門答腊西部海域發生7.9級大地震後,大馬氣象局就勸告人民遠離北馬一帶海邊,警方出動巡邏車到沿海區勸告市民離開,一些住在沿海區的居民甚至主動快速離開住家。

當時我們剛好都在檳城開會,一些同事就戲言如果再不回,等下海嘯來襲時剛好我們就在檳城大橋上,回不去就糟糕,但另一些同事就糾正這種說法,指檳城大橋的結構經專家鑑定,絕對經得起海嘯的衝擊。

剎那我心里有一種“奇怪”的感受,我們沒有親自經歷過海嘯的侵襲,所以對這種災難仍存有捉摸不定的感覺,既沒有真正的恐懼,也沒有實在的安心。

就像每每氣象局、巡邏警員針對鄰國地震勸告人民遠離海邊時,仍會有一部份市民缺乏警惕之心而不以為意。

未經歷真正的災難而缺乏危機意識,正是人最大的通病,災難就是這樣在人們疏於防範下“有機可乘”。而今全球暖化、天地間大自然結構逐漸“移位”後,大馬已告別“得天獨厚”的地理形勢,我們都要打醒十二分精神應對大自然的變幻莫測。

2009年6月22日 星期一

電腦也瘋狂



孩子的童話●鄭翊

我有一位表姐住在紐西蘭,一位住在新加坡,我住在大馬,可是我們可以一起玩遊戲。

為甚麼呢?

哈哈,因為我們是通過互聯網的“立即傳訊”來談天、互傳圖片和玩遊戲。我和表姐雖然分離兩地,但是我覺得我們好像常常都可以在一起。

我在學校有上電腦班,有一次老師喉嚨不舒服,她就問:“誰要玩電腦遊戲的舉手?”全部人都舉手,只有我沒有舉,我小小聲的對老師說:“我要學習。” 然後老師就坐在我旁邊教我。

有一個同學跑來問老師:“為甚麼老師只教她,不教我們?”老師就說:“因為你們說要玩遊戲呀!”

回到家後,我對爸爸媽媽講起這件事,他們問我為甚麼不像其他人一樣,我說:“因為我去電腦班是為了要學習,不是要去玩電腦遊戲。”

我、媽媽和爸爸各有一台電腦,有時我吵著要玩“立即傳訊”,媽媽坐在我旁邊,爸爸就在後房,然後我們三個人就嘴巴不講話,用電腦的“立即傳訊”談天。

很多人講我們“神經病”,但是我們卻樂在其中。

最近,連外公也學電腦了,我就對媽媽說:“老人、大人、小孩,個個都要學電腦。”



媽媽的鏡子●楊微屏

一家三口不講話,卻通過互聯網的“立即傳訊”溝通,我在“立即傳訊”中告訴女兒,我們好像梁智強導演的影片“我在政府部門的日子”里的人一樣,在同一個空間相處不講話,靠電子郵件和互聯網的設施來溝通。

當然,在我們家里,這只是為了滿足一個小孩子的“親子遊戲”,在“立即傳訊”中傳來傳去的都是些無聊的談話,和一些可愛的動畫卡通。真正要講的事情,一家人還是吱吱喳喳的講個不停。

電腦是人腦發明出來的科技產品,大馬的資訊工藝比西方慢了一大拍,但如今也幾乎樣樣講究“電腦化”,小孩子上學可以用電腦磁碟學習,大人工作要用電腦運作,連老人不學電腦也會自覺追不上資訊時代了。

一些人覺得電腦互聯網讓青少年沉迷其中,結果變成不懂與人溝通,使到人與人之間的心靈變得更疏離。

然而,我覺得如果有人覺得自己家中的孩子是這樣,那個孩子的家人先要回想一下,自己是不是整天都很忙碌,包括忙於工作、忙於看電視、忙於追看連續劇,而自己長期先做這些事情,才使到孩子會選擇把全副心思都集中在電腦和互聯網上?

科技產品包括電腦,其實就如宗教本身一樣,原本是好的,只有人為的扭曲才會變成有問題。

至少,有了互聯網的利便,很多家庭在面對家人離家到外地時,可通過互聯網以最節省的方式談天、溝通、甚至看到圖像,在無邊界的網絡世界里,最直接快捷的一解思念。

有一回,在新加坡的哥哥、在紐西蘭的大姐,和在大馬的我,三人在互聯網的“立即傳訊”中愉快的談天時,在那一剎我非常感謝網絡世界可以拉近我和分佈在外國的家人的心靈。

誰說冰冷的電腦會使到人類在互聯網世界,變得冷漠無情?

2009年6月19日 星期五

一分鐘的疏忽



孩子的童話●鄭翊

一天傍晚,媽媽帶我去公園玩。媽媽要跑步,但是我不要,我要在兒童遊樂場玩,媽媽就問我:“妳自己在遊樂場,不怕嗎?”

我說:“不怕,因為我長大了!如果壞人來,我就踢他屁股,然後跑掉,一邊大聲喊叫。”

媽媽就問:“可是萬一壞人力氣比妳大,又有很多人一起來,那怎麼辦?”

我說:“我跑啦,我跑很快的嘛!”

結果,媽媽不放心讓我自己在遊樂場,就沒有離開。

後來,剛好我的朋友來了,還有她的弟弟和爸爸,媽媽就交待我說:“妳一直跟著妳的朋友,我7分鐘回來看妳一次。”

我和朋友在遊樂場玩時,我看到媽媽一直在我遊玩的周圍跑步,並沒有跑到遠遠去,也不像她說的7分鐘才回來看我一次。

報紙曾寫一個小女孩,去夜市場時被陌生人拐帶。後來她被人放進一個行李箱,已經死掉。電視劇里和現實生活中,都發生過小孩子被拐帶後,被殺死後放進行李箱裏面的事情。

媽媽對我說:“其實那天在公園里,我不應該離開妳7分鐘,因為每次小孩子發生事情,一分鐘內就會發生,以後我們去哪裏都不可以再分開。”

我就說:“我叫您讓我學跆拳道,您又不給,我那天看到我的女同學在學校練跆拳道時,都可以打倒比她大的男同學!”



媽媽的鏡子●楊微屏

女兒不只一次埋怨我,到外面玩時不讓她學習“獨立”,她覺得自己已長大,即使不在媽媽的視線里,也可以很獨立的把自己照顧得很好。

有時候,跑得快的她在公園里,甚至會有意無意的“甩”掉我,當我緊張兮兮的找到她時,她就發出捉狹的笑。

上星期帶女兒到公園時,衡量小女孩是否能自己在遊樂場玩耍,媽媽就在附近跑步時,心里最終還是不敢“冒險”。

用“冒險”來形容外出時,小孩子不在大人視線中,可能略嫌誇張。

然而,當我們看到現實中一再發生小孩子被陌生人拐走失蹤,被發現時已成為一具屍體時,我們還能說鬆弛一分鐘,不算是“冒險”嗎?

小孩子即使很機警,即使跑得快,可是敵得過心懷不軌的侵略者嗎?許多案件的受害者是大人,也同樣不能掙脫侵略者的魔掌,而所有的不幸事件,不都是在一分鐘內就發生的嗎?

一分鐘的疏忽,可能就會造成一生的遺憾和悲劇。

我對女兒的安全不敢掉以輕心,即使讓她在屋外玩耍,也會在旁注視,因此一些人曾很不屑的說,我的女兒已長大,我應該學習放手。

但是,在這人心險惡的社會,我們能放得下心讓他們自由行動嗎?

我們已不是處於“太平盛世”,在任何場所,照顧孩童絕對是父母、老師和長輩不可掉以輕心的責任。也許,做媽媽的人都需要考慮和孩子一起去學習防衛術,至少有些危險防不勝防,仍好過完全鬆弛不防!

2009年6月16日 星期二

火車心情軌跡



孩子的童話●鄭翊

假期中的某一天,我想坐火車,媽媽就帶我到火車站,買了兩張車票,從亞羅士打乘坐火車到雙溪大年。

這是我第一次坐火車,之前每次看到火車經過,就很想坐火車,所以上了火車之後覺得很興奮。

我在火車上走來走去、買東西吃,從火車大大的窗口可以看到外面的風景,這和平常我們坐車去雙溪大年,在路上看到的風景不一樣。

一個馬來婦女帶了她的孩子,過來和我們坐在一起,並且問我們要去哪裏。

媽媽告訴她,我們要去雙溪大年,但是我們不是因為要去雙溪大年而坐火車,而是因為要坐火車,才去雙溪大年。

火車到了雙溪大年,我和媽媽在那邊吃午餐和逛街玩耍後,又從雙溪大年坐火車回亞羅士打。

我很高興,因為坐火車就好像旅行一樣,而且火車上有冷氣和寬大的座位,感覺很舒服。火車也不像巴士和汽車這樣,在路上走會碰上塞車。

媽媽說:“如果人家發現我們並不是要去哪裏,只是為了坐火車而坐火車,一定覺得我們很無聊!”

我說:“管他們怎樣想!我們自己開心就好了!”



媽媽的鏡子●楊微屏

在十多年前中學畢業後,我就曾想選擇一個“閒閒的日子”,獨自乘火車漫無目的地享受沿途的風景,讓緊張的心情毫無負擔的鬆弛下來。

可是,結束了學業後,很快就投入社會工作,從亞羅士打到吉隆坡,從吉隆坡再回到亞羅士打,沉浸在社會中為工作而忙碌,十多年來竟然不曾實踐過漫無目的乘火車憩息的夢想。

每次駕車載女兒到檳城,在接近雙溪大年一帶的南北大道旁,都會與平行的火車彷彿擦肩而過。而在市區內的火車欄柵前停下時,見到南上或北下的火車時,女兒都期待嚐試坐火車滋味。

終於在心血來潮的一天,我們真的實踐了這個看起來“很無聊”的夢想,結果,我們都得到了意料之外的喜樂。

在火車上,看到從曼谷自助旅行的洋人情侶,也看到許多拎了大包小包行李的友族家庭,每個人在火車上都等待自己下車的驛站,每個人都有特定目的地。

這使我想到,我們每個人從小到大,從忙於求學讀書的小孩,到在社會上為工作而忙碌的大人,在人生旅程中其實都非常強調“追尋目的”。

可是,偶爾如果有人停下來,轉而去做一些在別人眼中看來,算是“毫無意義”、而且浪費時間和金錢的事情時,別人的眼光往往就是使一些人猶豫而卻步的原因。

這就像我和女兒在別人於火車上等待下車的驛站時,卻選擇把汽車停在火車站外,乘搭火車到自己原本都沒有打算去的地方,然後時間到了又從那一站乘火車回來拿車一樣,對一些人來說簡直是浪費時間,不知所謂。

但是,這一趟“火車之旅”,和孩子坐在火車廂座內,平靜憩息的心情,享受車窗外另一個風貌的景色,生活上的緊張、焦慮和壓力,似乎都隨掠過的景色被拋在後頭,怡然自得之餘,真的是不需要在意別人怎麼看我們。

從中也領悟到,原來人生中有許多美麗的景緻,卻因現代人忙碌的心情而被忽略,如果每個人能在生活節奏中,偶爾停下腳步,去掇拾生活以外的情趣,可能這個社會就會減少很多精神壓力的人了!

2009年6月13日 星期六

親子.書香.人文館



《童話鏡子》─休閑篇 ★楊微屏

朋友從台灣回來,在慈濟的“靜思書軒”坐上半天,一邊“考察”本土書軒,一邊想把在台灣看到的書香咖啡館概念,搬回家鄉。

最近,亞羅士打新民小學在校內成立一間人文館,概念和設計如靜思書軒,放滿供兒童和成人賞閱的書,營造安寧氣氛,是一個看書的好地方。而且,校長不收費,只希望能帶動更多人來看書。

難得校長一周有3個晚上,將彌漫書香的人文館開放給外人,一心期盼家長們能陪伴孩子到來消磨一個晚上,感染書香氣息,讓心靈有個靜思的空間之際,促進親子關係。

靜思書軒和新民小學的人文館,都是翊翊愛去的地方。尤其聽說校長這樣熱心,她還特地在校長值勤那天去“支持”。

現代人的腳步緊湊,大人和小孩都非常忙碌。尤其雙薪家庭中的父母親,工作一天回到家已經很疲累,忙碌的工作也影響到人靜不下心來。而很多小孩在學校強制補習一整天後,回家後還要做很多功課,大部份的學生還要“趕場”到私人補習班報到。

在忙碌腳步中,家長和孩子若偷得半日閒,躲進人文館內好好看書、靜思,也許是調整心靈和腳步的良藥。

這間人文館對外開放一個月,可能沒有宣傳,很多外人不知道,所以至今沒有預期般看到有人走進,感染書香,促進親子樂。

晚上7時30分到9時30分,人文館開放的兩個小時內,人們都在做甚麼呢?

一般推想,這段時間一些家長和孩子是在客廳看電視、做功課、上網……。一些孩子,在這段時間是出門補習。也有一些人,大小出動到超級市場購物。

曾有一些父母,嘟嚷孩子不愛看書,只愛看電視。這是值得反思的有趣問題,埋怨孩子不愛看書的父母,自己看不看書?還是父母比較愛看電視節目?

從我身邊的朋友們和孩子互動中,發現一個現象,愛看書的父母,自然會帶動孩子從小產生閱讀興趣,並把閱讀當樂趣,非苦差。

愛看書的孩子,其實最容易照顧,父母和孩子每人手中一本書,在一起各自看書,溫馨的親子樂在沉默中連繫彼此的心。

不信?都說父母是孩子仿效的“樣版”。

追隨書香世界不會嫌遲,別再以自己住的城市是“文化沙漠”,或是書太貴為藉口,諸如靜思書軒、學校人文館就是一個開啟心靈接近書籍的機會。

2009年6月7日 星期日

剝開一層層皮……



孩子的童話●鄭翊

有一次,我和媽媽到雙溪大年水上樂園玩,那邊有一個水上飲料台,可讓人坐在浸進水里的椅子上喝水,我很想坐在水中喝水,但是我們的錢包都鎖在岸上的保險箱里,所以不能這樣享受。

我們是第一個進場的顧客,在水上樂園玩了8個小時才回家。

回到家後,外公罵我們說:“為甚麼晒到這樣黑,這樣黑怎樣見人?”

媽媽和我就說:“所有人去玩水後,回來都是這樣的嘛!”

第二天,我和媽媽都覺得背和肩膀很痛,皮膚都黑黑紅紅的,我就對媽媽說:“可能我們晒過度,所以痛。”

再過兩天,我和媽媽的身體就開始“脫皮”了,我們一有空就用手剝下一層皮,笑說這就叫做“剝人皮”。

我說:“噫……我們好像蛇這樣換皮!”

媽媽就很抱歉的說:“帶妳去玩水卻讓皮膚都晒過頭了!”

媽媽問我:“妳以後還想去水上樂園嗎?”

我說:“要,不過下次我們去,一定要先搽太陽油,保護我們的皮膚,不然又會再變成‘脫皮的蛇’!”



媽媽的鏡子●楊微屏

過度曝晒而脫皮,一邊和女兒玩“剝人皮”遊戲,看著把壞掉的皮剝開後,裏面是一層新皮膚,腦海不知怎麼就想到了最近許多政府部門的工程,出現種種紕漏的事情。

感覺到這正像剝開一層又一層的皮一樣,不斷揭露政府部門耗資龐大,卻換來偷工減料的“豆腐工程”。

這些虛有其表的工程,卻經不起一點點時間的考驗,最新的個案是耗資2.8億令吉興建的瓜登蘇丹米占體育場坍塌,再追朔下去是數年前吉隆坡的新法庭、雙溪大年新醫院、國會等的天花板、廁所排水管系統等,都是剛剛啟用不久就鬧出了漏水、水淹食堂的“氣聞”。

說回我帶女兒去玩水,可是卻遺漏了進行防晒工作,因為自己在這事上沒有盡責,沒有預先為皮膚塗上防晒霜、太陽油這些東西,結果盡興而歸後,就陸續發生肩背灼痛、身體脫皮的事情,弄得自己和女兒都又痛又難看。

哈,牽扯到最近很多人都譏諷“大馬能”的豆腐工程,承包商不負責任沒有交出符合規格的工程,結果一個又一個政府部門建築工程出現紕漏,就彷彿剝開一層又一層的皮,把大馬的種種失策醜態都曝露在全世界的視野中。

收拾殘局之後,剝開舊皮、丟掉壞死的皮之後,大家都期望看到新皮下是完好結實的肉,而不是修修補補的瘡疤。

吸取了因失策而導致暴露人前的窘境,所帶來的慘痛教訓後,“痛定思痛”的在思維上、實際行動上都務求真正改變,我們的政府才不會讓“大馬能”這個口號淪為笑話。

2009年6月5日 星期五

減輕地球的病情



孩子的童話●鄭翊

有一天,“慈濟”舉行義賣會,媽媽買一些手藝品和書給我。

我看到媽媽提著報紙做成的紙袋裝手藝品,手里拿3本書,這是因為義賣會響應環保,鼓勵人家自己帶飯格和袋子去買東西。

如果沒有帶袋子去,他們就給報紙做成的紙袋裝東西,或者是直接沒有給袋子。

媽媽在義賣會沒有買食物,因為媽媽說要自己帶飯格去裝食物,嫌麻煩,所以就把所有固本拿去換書和手藝品給我。

我想起上次在台灣旅行,我和媽媽在一家超級市場買東西時,售貨員並沒有給我們塑膠袋,因為他們鼓勵大家環保。

可是,在大馬去到每一家購物中心,售貨員總是給我們一大堆塑膠袋裝東西。

在台灣的酒店、餐館、公共場所的廁所內,都會在馬桶旁邊放一個垃圾桶,上面寫著“請把紙巾丟進垃圾桶”。沒有把紙巾丟進馬桶,沖水時就比較省水,這也是響應環保。

自從我們從台灣回來後,我就對媽媽建議:“不如我們也放一個垃圾桶在廁所內,以便把紙巾丟進垃圾桶,這樣就能省一些水。”



媽媽的鏡子●楊微屏

曾有一個團體的義工跟我說,在教育公眾推行環保時,從小孩子的身上最快看到成績。

小孩子認真看待所學習的知識,包括環保,所以身體力行的做起來,比大人還嚴格。

有一次,女兒隨我去辦公室拿一些東西,剛好辦事處內無人,但冷氣和電燈都在操作,女兒就一臉不解的詢問我:“為甚麼這樣的?”我覺得“很不好意思”,支吾以對。

後來每當要離開辦事處一段時間,辦事處內又沒有其他人時,我就會關掉冷氣機。曾有同事問我為何這麼做,其實這是因為一直想起女兒覺得我們浪費電源且不環保的事情,專家都說了,冷氣機排放的廢氣會破壞地球的大氣層。

而去到講究環保的台灣旅行,我們這些大人可能會驚嘆人家的環保工作做得比我們國家好,可是回到自己的國家後,我們可能就忘了人家怎麼做。

但是,小孩子認為是值得推崇的環保方式,他們卻會認真的希望能學習仿效,所以當我們開始在家把紙巾丟到廁所旁的垃圾桶,藉此只需沖一些水,沒必要時不需抽拉馬桶的水,這些小小的事情,卻終於讓我感受到“環保從小細節做起,從家里開始”的意義。

檳城州政府提出減少使用塑膠袋的建議,以及“慈濟”義賣會上鼓勵人們自備飯格和袋子裝東西的行動,其實都是一種倡導環保的開始。

全球暖化是全人類的事情,推行環保的行動,從個人小小的行動著手,每人踏出第一步,即使自覺沒有能力拯救生病的地球,但至少都能減輕地球的“病情”。

2009年6月4日 星期四

長孫女的深情



《童話鏡子》─傷感篇 ★楊微屏
─長孫女的深情─

那一天,翊翊乍見我在上課時間出現在教室外,驚訝的向我打眼色詢問。向老師交待一聲後,我輕輕告訴她:公公去世了!

從學校回家的路上,翊翊在車上哭了。

她說:“我是公公的長孫,我一定要為他做很多事。”

我說:“好,妳在喪禮上,想做甚麼就去做甚麼,不必問過我。”

我和翊翊是基督教徒,可是公公一家人包括翊翊的爸爸都不是。

翊翊哭著時,我想起所看過的很多本書,描寫人去世後靈魂離開遺體時,輕輕的浮出身體上方,靈魂可以看見不再疼痛的遺體,於是向她轉述了這些事情。

翊翊眨著眼睛問:“本來不能走路的,也能走路了嗎?”她想到的是公公生前,已一段日子不能走路。

公公的喪禮上,當翊翊沒有和小堂妹、小表弟妹玩耍時,幾乎都守在公公靈前專注的燒冥紙,時時留意靈前和後部的大香是否熄滅,忙著去提醒她爸爸或叔叔。

我在一旁靜靜看著她,感受到她對公公的深情。這是她第一次由始至終都非常明白甚麼是“死亡”,經過這一番傷痛,翊翊又經歷了成長。

喪禮結束後,回家鄉的路上,翊翊說:“以後我們要多來吉蘭丹看奶奶,妳要多去檳城看望外公哦!不然等下要去看時,又都這樣了……!”

2009年5月25日 星期一

天下媽媽不一樣



孩子的童話●鄭翊

有一天,阿公去二姨的家,看到表哥要捉鳥窩里的小鳥,結果母鳥緊緊守住小鳥,不肯離開。

阿公對我說:“媽媽都是很偉大的,連鳥媽媽都會保護自己的孩子。”

可是,有一天我看新聞說,兩個都是3歲的小孩子,被他們的媽媽和媽媽的男朋友虐待到死。

其中有一個媽媽,愛狗多過愛自己的孩子。狗住在一間漂漂亮亮的狗屋,孩子卻跟狗睡在同一個房間,連床都沒有,只睡在床褥上。

另一個3歲小女孩,被虐待死後,她的媽媽和男朋友把她丟在垃圾場,後來她媽媽就告訴教會的人,帶警察去垃圾場找回屍體。

我對媽媽說:“這個去垃圾場找回孩子的媽媽,還比較有良心,至少她會承認做錯事,好過那個愛狗不愛孩子的媽媽。”

媽媽說:“這兩個媽媽連動物都不如。”

我接下去說:“連糞都不如!”

後來,媽媽又讀另一個3歲孩子被家人虐待的新聞給我聽,我聽了就嘆氣:“唉……”

我聽了這些小孩被媽媽和男朋友虐待的事情,心里很難過。

我覺得,全部小孩子的爸爸媽媽最好不要離婚,要好好的在一起,小孩子才會幸福。



媽媽的鏡子●楊微屏

媽媽,是孩子最直接依賴和信靠的人,連動物都會愛自己的孩子,對於那些為了男朋友,而當“幫凶”虐死自己孩子的媽媽,我們已經不知要用甚麼來形容。

動物尚且會保護自己的孩子,不讓孩子受傷害,會連同男朋友來虐待孩子至死的媽媽,真的是連“糞”都不如,只是喪盡人性的“殘渣廢物”。

也許,這只是社會上冰山一角的案件,因為孩子被虐待至死而驚動了警方,才引起關注。其實,還有不知多少個孩子,在破碎的家庭中,身心長期都被虐待。

尤其,男女離婚後,其中一方帶著孩子另娶、改嫁或和其他人同居,一些無辜的孩子可能就會成為“眼中釘”,因而發生被其父親或母親的新歡虐待的事情。

大人在感情上犯錯,無辜可憐的孩子卻必須承受身心的虐待,而孩子的父親或母親,若為取悅自己在新的感情關係中的另一半,寧可不保護自己的孩子,任由孩子被虐待,這種扭曲的人格,令人心寒,更是孩子最大的不幸。

古人說“虎毒不食子”,歌頌母愛的歌曲如“世上只有媽媽好”、“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都顯示從古至今世人對母愛毫不存懷疑,並且認為世上沒有一種愛,可以勝過母愛。

但是,現今這到底是甚麼世界,當動物都還是緊緊堅持保護自己的孩子之際,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當中卻有為了滿足自身情慾追逐者,甘於犧牲掉對孩子的責任和血肉親情。

不能否認的是,大多數的母親還是愛孩子比愛自己多,這是天性,嚴格來說也是責任。因為不是孩子選擇了父母,而是父母選擇了要生孩子的決定。

任何男女既然決定要生孩子,就有責任去養育和保護他們,直至孩子成長到可以自立的階段,否則任何虐待和失責,都是不容原諒的行為。

一對夫妻可以因為感情出問題而決定離婚,但孩子是雙方都必須優先考慮的重要因素,如果不能確保孩子因父母離婚而可在身心方面健康成長,父母是無權那麼自私的離婚,因為這時婚姻已不是純粹兩個人的事,也是孩子的事。

所有孩子被虐待的個案,都非孩子的錯,錯的是不能保護他們的大人。廣義來說甚至是社會冷感的錯,才會讓施暴者有機會肆虐。

2009年5月24日 星期日

玻璃心的牽掛



童話鏡子─心情篇 ★楊微屏

去年11月,在醫院里,女醫生把針刺進女兒的手準備把藥物輸入體內,一邊問我說:“媽媽能看嗎?”

女兒問:“手又不是媽媽的,為甚麼媽媽不能看?”

女醫生和我會心相視一笑,我說:“因為媽媽看了會心痛。”醫生笑說:“到時女兒沒事,反而是媽媽有事了。”

在醫院的物理治療室,醫護人員一邊為女兒做治療,一邊和我閒聊,講起她雖在醫院工作,但當家里有一個幼小孩子生病時,奔忙於工作和照顧生病孩子之間,那種牽掛……。我懂那種牽掛,只有當媽媽的人,才會懂得那種心情。

我感慨的說:“因為我們是職業女性,需要工作,但又放不下孩子。”

好長的一段日子,十多天,我都陪伴生病的女兒,後來住院留醫期間,看到那小小的身軀忍受各種針、藥物的折磨,小孩非常勇敢樂觀,精神也看起來活潑良好,可是媽媽的眼淚都差點掉下來了。

那個時候,我忘記了關於工作的事情,心里只一直想到的是,要陪伴在她的身邊。

如果有人提醒我,這期間哪個政治人物做了甚麼、講了甚麼,哪個社團又有甚麼變動和糾紛,哪個地方有甚麼意外新聞,我想,那些一點都不重要了,我完全不關心周圍發生了甚麼事。

期間,閱讀打發時間,讀著龍應台在《目送》一書中,感性的文筆寫出三代之間的脆弱、失落、相依,望著眼前的女兒,一邊也特別想念自己的母親。

忘了最近從哪裏讀到一篇文章,內容大約是說很多職業女性,在工作上衝刺時巾幗不讓鬚眉,可一旦有了小孩,就會被馴服得只想當一個好媽媽。

我想,每個人心里都有自己認為最珍貴的價值,有些人的生命價值和自我認知和肯定價值來自工作、名利、權利、愛情,也有人心里最珍貴的價值,是自己深愛的人,尤其自己的小孩。

醫藥費數以千計,小小的女兒說:“真貴啊!”

我對她說:“沒有任何東西會比妳的生命和健康更貴。”

不過,也在我說出這句話時,我發現一個稱職的媽媽,還是要回到現實中去工作、去賺錢,不然小孩生病了要怎麼醫,現實生活中也處處需要錢來維持。

但是,所有在職場上翻滾的媽媽,還有爸爸吧?在努力賺錢之際,是否人人都意識到最珍貴和最不能忽略的,還是身邊值得珍惜的親人?如果沒有這些親人,賺再多錢也是沒有意義。

2009年5月23日 星期六

狡猾的人在威脅我



孩子的童話●鄭翊

以前,我吃飯很慢,全家人都叫我吃快一點。

有一次,我不但吃得很慢,而且也沒有吃完,媽媽就說:“如果妳沒有吃完,這一生常常浪費食物,下一世就會變成乞丐,而且沒有飯吃。”

我就說:“我是基督教徒,都沒有輪迴的,哪裏會有下一世?”

當我壞蛋時,媽媽罰我不准出去玩。媽媽說要觀察我的表現,只有我乖乖,這包括吃飯必須吃到完,不再壞蛋,才可以重新出去玩。

有一年,我的生日快到了,就吵著媽媽為我舉行生日會,邀請小朋友來參加。媽媽說:“妳必須乖乖聽話,吃飯必須吃到完,才能做生日會。”

結果,吃晚餐的時候,外公煮了魚、蛋、豬肉和一大盤飯給我吃。我覺得很飽,但是盤里還有很多飯和魚,我就對媽媽說:“我吃不下了!”

媽媽說:“妳必須吃完,不然沒有得做生日會!”

最後,我把飯和魚都吃完了,媽媽看了說:“妳看,還不是吃完了?”

我就說:“因為有一個狡猾的人在威脅我!”



媽媽的鏡子●楊微屏

女兒小時候比較偏食,又常浪費食物,就像現代許多中上家庭的新一代般,不懂惜福。

所幸,現在她稍長大了,終於不再偏食,而且吃得很多。

回想過去,用盡“手段”去哄、騙、“威脅”,甚至向女兒描述非洲飢餓難民的苦況,希望她能懂得惜福,但種種“軟硬兼施”的手法還是不管用。

有一次,家翁看到寶貝孫女吃飯吃了老半天都吃不完的樣子,還為此訓我說:“妳都不懂教孩子的,我看妳唯一會教她的,就是教得她比較會看書而已!”這一點我倒是承認的,就是“吃飯”這一回事,當時是我教養女兒最“束手無策”的難題。

《星洲日報》和世界宣明會每年舉行“飢餓30”活動,讓營員體驗30小時的飢餓和耐力,也號召人們捐助世界各地面對飢荒的難民。待女兒長大一些時,我一定要讓她去參加這個活動,從飢餓中讓她體驗到浪費食物是多麼慚愧不當的事情。

過去,我看到女兒浪費食物時,心里都非常難過,回想自己童年時在父母督促下,都不敢這樣浪費食物,每餐都必然把盤中飯菜吃完。可是,自己的孩子卻怎麼要經過“狡猾的威脅”,才肯把飯吃完?

如果,許多貧窮家庭的人,還有非洲及其他國家飢餓的難民,每天都有人“狡猾的威脅”他們就可以填飽肚子,他們是多麼求之不得。

和周圍的親友談起這些事情,發現這一代很多年輕人和小孩子,皆有不懂珍惜食物的弊病。也許,這些孩子自小在不愁物質生活的環境中長大,認為眼前所得一切皆是必然,因此不懂惜福感恩。

更諷刺的是,窮人和飢民苦盼食物溫飽,豐衣足食的人卻往往刻意節食減肥,甚至有人因減肥上癮而患上“厭食症”,甚至變態的在狂吃食物後“挖喉嘔吐”來避免肥胖。

世界各地,貧富懸殊,有人窮得連一口飯都沒有得吃,有人卻每天對著豐富的食物暴殄天物。

2009年5月22日 星期五

欺山莫欺水



孩子的童話●鄭翊

我很喜歡玩水,在家沖涼的時候玩水,出去渡假時也喜歡去可以玩水的地方。

有一次,我和媽媽收拾好行李,要去浮羅交怡玩。晚上媽媽打開浮羅交怡的地圖,告訴我明天要去遊玩的地方。

我問媽媽說:“有得玩水嗎?”媽媽說沒有時間給我玩水,我就說不要去了,因為我只想玩水,不想玩別的。

結果,第二天我和媽媽沒有去浮羅交怡,我們帶了行李去檳城住酒店,然後一整天就在游泳池玩水。

媽媽不會游泳,但每次我玩水時她都在游泳內“浸水”陪我。

我對媽媽說:“我會‘悶水’。”

媽媽不知道‘悶水’是甚麼,我就說:“你先吸大大口的氣,然後再把頭沉進水里,過後就在水里慢慢呼氣,那麼你可以在水底游泳了。”

這是表姐教我的,但媽媽卻說這樣很危險,交待我玩水時不可以再這樣做,因為如果頭浸在水里不能呼吸,可能一分鐘內就會浸死了。

媽媽告訴我,有一次有一個6歲的小男孩在一間渡假屋的游泳池內浸死,因為小男孩在玩水時,他的爸爸媽媽沒有在身邊,結果他在水里不能呼吸,臉變成藍色了。

原來水真的是這樣危險的,我和媽媽勾勾手指,答應媽媽以後不會再玩“悶水”。


媽媽的鏡子●楊微屏

老人家常常告誡“欺山莫欺水”,很多發生在水里的意外,受害者甚至是游泳好手,卻逃不過千變萬化的水所隱藏的危機。

小孩子天性喜歡玩水,即使大人不給玩,小孩也會偷偷的在沖涼房內玩,或在任何可能遇到積水的地方不放過玩水的機會。

記得小時候,因為父母非常顧忌“欺山莫欺水”這句話,所以都不允許我們玩水,結果我就偷偷在沖涼時跑進浴室的水池“浸水”,後來被大人發現了,一直把這事件當笑話講到現在。

我和女兒分享了這些童年事件,為免她也做危險的傻事,她沖涼時都會給她準備浴盆當“小游泳池”,她也自得其樂浸在其中玩水槍、水鴨。

大人千方百計阻止小孩做某件事時,反而會引起小孩躍躍欲試的好奇心,更想背著大人去嘗試新體驗,因此吸收了自己童年的經驗後,了解到小孩天性喜歡玩水,我常常會在渡假時帶孩子到安全的地方,比如適合小孩的水上樂園或酒店泳池內玩水。

由於我不會游泳,所以我這“旱鴨子”陪孩子玩水時,常常只能很可笑的“浸水”,而且是在幼童游泳內這麼陪伴孩子。女兒曾獲得她的表姐指導,所以她反而能掌握一些簡單游泳技巧。

有一次,在女兒指導下我學習“浮水”時,一時失足導致頭栽進水中,還好馬上就重新把頭探出水面,但那一刻真的感覺到在水里如果不能呼吸,隨時會一命嗚呼的恐懼。

因此,當女兒示範“悶水”時,我看了簡直是心驚膽跳,因為我實在不能百分之百“信任”水。

有一次,同事采訪一宗意外新聞,6歲男童在沒有父母陪伴下於游泳嬉水,不知為何會跑進成人泳池內,結果不幸溺斃。據死者父親描述,當時很多家長都有在現場陪伴各自的孩子嬉水,因此不解其孩子怎麼會在沒人發現下溺斃。

我覺得小男童的父母疏忽失責是悲劇發生的原因之一,去采訪的同事就質疑這種看法,但我還是很堅持的認為,年幼小童不應在沒有父母陪伴下獨自嬉水,父母親也不能在沒有交待任何人之下,認為有其他大人在場,小孩的安全就可以交給其他人,而不是父母本身去負責。

“欺山莫欺水”這句話絕對有根據,在游泳池、山水瀑布、河邊、海邊偶爾會聽聞不可預測的事故,導致嬉水者溺斃。千變萬化的水在水災、海嘯發生時所奪取的人命及造成的破壞,更是令人心驚膽跳。

2009年5月20日 星期三

偶像


孩子的童話●鄭翊

有一天,《哥妹倆》的作者“有利哥哥”來我們的學校。

大家都爭先恐後,擠來擠去想要索取他的簽名,我也不例外。他看到大家爭先恐後,就說:“要簽名的就把書放在校長室。”

結果,大家就轉身衝去校長室,可是老師不讓我們進去,由於現場很擠,擠得我都變“薄餅”了,我就和一個朋友回班了。

後來,第二副校長報告10位同學的名字,叫他們上去校長室,其中有一位是我們班上的同學。她回來後,大家就衝上前問她:“剛才第二副校長叫妳上去,有甚麼事情?”

她說:“上去和有利哥哥合照囉!”大家都驚嘆一聲:“嘩……!”

我很羨慕她能和有利哥哥合照,可是我連有利哥哥的簽名都拿不到,失望得差一點要哭了。

曾經新聞報導說,有一家三口是香港天皇巨星劉德華的歌迷,他們為了到香港見劉德華,把房子都賣掉。他的女兒有機會和劉德華合照之後,還是不滿意,後來做爸爸的跳河自殺,留下一封信,條件是劉德華必須要再見她的女兒一面。

我對媽媽說:“這家人很白痴咧!”

我迷偶像也沒有迷到這樣誇張,我喜歡有利哥哥,就去買《哥妹倆》;我喜歡林宇中,就去買他的CD(光碟),才不會這樣“白痴”!



媽媽的鏡子●楊微屏

女兒在學校拿不到“有利哥哥”的簽名,失望的回來,幸虧她並沒有瘋狂到被人擠到變“薄餅”,也要爭個偶像簽名回來。

崇拜偶像似乎不是年輕人的專利,就如同香港那一家三口“劉德華迷”,智障的女兒瘋狂追逐偶像,做父母的不只沒有好好引導,還過於溺愛女兒而甘願變賣資產,只為籌旅費從中國到香港讓女兒接近偶像,最後為父者甚至自殺且以12頁遺書“要脅”劉德華見其女兒,實在不可思議。

很多人都有本身欣賞的“偶像”,小孩子、年輕人心目中的偶像可能是卡通人物、喜愛的刊物主編、歌星明星。就連一些“師奶”,也可能是“追星一族”,瘋狂程度有時也不遜於年輕人。

過度瘋狂迷戀偶像,有時會形成不自覺的“病態”,如果沒有及時獲得正確的引導,泥足深陷下就可能做出違反常理的舉動,擾亂偶像的生活,甚至威脅到偶像的生命,更可能會在求見偶像不果後,做出自殘的行動。

小孩子崇拜卡通人物或銀幕英雄人物,在年小不懂事下,隨時都可能會模仿心目中的偶像,分不清甚麼是現實中可辦得到的東西,繼而可能做出危險的動作,甚至送掉了生命。

小孩子不知道的事情很多,現代很多家庭的父母、爺爺奶奶或女佣,自已忙起來時就會打開電視或播映卡通片,讓小孩子自己觀賞,而沒有留意小孩是否會仿效故事人物的危險動作。

著名歌星艾力克頓有一首歌“天堂里的眼淚”(Tears In Heaven),是在他失去兒子後寫下的,其年幼兒子仿效心目中的“超人”,披上披風從高樓往下跳,結果失去了生命。

小孩子崇拜偶像的心理不能忽視,需要獲得長輩的關注引導,才不會盲從偶像而造成不能挽回的悲劇。

年輕人甚至成年人,如果過度迷戀偶像,心智也未必會比小孩子成熟,身邊的人不應忽視過份迷戀偶像者,可能帶來的畸形現象。

“偶像”只是人們心目中因距離而變得矜貴美好的形象,現實生活如果讓偶像牽制,就超越了現實而形成瘋狂,後果堪虞。

2009年5月19日 星期二

孔子不要打我



孩子的童話●鄭翊

老師也會被校長打屁股?

有一次,我看到一則老師被校長打屁股的新聞,覺得很莫明其妙。校長竟然把老師當作學生來打,這個校長是不是“老花眼”了?

校長本來就不應該打老師,更不應該在學生面前鞭打老師的屁股。

不過老師也應該不可以在多多人的面前打小孩子,因為小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呀!每次我在學校看到老師打小孩子時,我就覺得很害怕,因為我怕下一個會輪到我被打。

有時,一些同學沒有做錯事,老師卻會不分青紅皂白的打他們,沒有調查清楚就亂亂打,小孩子就會很害怕那位老師

媽媽問我說:“校長不應該打老師,那麼妳覺得教師應該打學生嗎?”

我就說:“如果大人不可以亂打大人,那麼大人也不可以亂打小孩子。”

媽媽告訴我,有一首歌叫“孔子不要打我”,“孔子”就是一個老師,有很多學生。

我希望學校里的“孔子”,不要打我們,因為我們雖然是小孩子,也是會有自尊心,所以老師打人前,要先查清楚,這樣對小孩子比較公平。



媽媽的鏡子●楊微屏

數年前柔佛一間學校的校長當眾鞭打教師,過後道歉說誤把教師和學生搞亂了,但被打的教師深感羞恥而希望能調派到其他學校,引起教育局和社會人士的關注。

教師打學生出手過重,或是體罰手法不當,驚動教育界的事情偶有聞之,但為人師表卻被校長當眾鞭打臀部,像打孩子這麼打,教師的尊嚴何在,旁人也只能寄予同情。

教師的工作責任越來越重,不再只是教書、批改功課那麼簡單,很多老一輩的家長希望子女當教師的原因,就是“只做半天工,假期多”,對此現代的教師只能啞子吃黃蓮。

就像事件中不幸被校長“誤打”的女教師般,教師們除了日常教書,課餘有些還負起課外活動事務,甚至有時在休息日,還必須帶學生們到校外參加各項比賽,為學校爭取榮譽,卻犧牲掉很多私人的時間。

老師們的壓力是可以想像得到的,早前一名教師朋友抱怨教育部有一條“5322條規”,專門對付不寫教案的教師,一旦被發現沒寫教案卻又屢勸不聽,就會面對罰款5千令吉、或監禁3個月或兩者兼施。

當時教師朋友一臉委屈的對我說:“教師若沒寫教案,竟然會像那些刑事案罪犯般承受坐牢、罰款的懲罰?!”

如果勞心勞力的教師,只要校長一句不小心,就會在學生面前被校長打,可以想像面對重重壓力的教師,會受到多麼大的打擊。

校長當眾鞭打教師的事件,相信是有史以來的個案,但是“體罰”以外,一些教師在學校內和校長或同事相處欠融洽,造成精神困擾,也是問題症結。

教師的工作環境,最主要是面對學生,因此一些教師在面對來自校長、同事,加上個人家庭或財務問題方面的壓力時,難保不會把負面的壓力宣洩到無辜的學生身上。

關於“大人不可以打大人,大人就可以亂打小孩”的疑問,就是從這衍生出來的。

大人打大人,大家說不應該,甚至可以採取法律行動控告對方“蓄意打人”。

可是大人打了小孩,教師打了學生,尤其小學生都因為害怕而默默承受不公平的待遇,這又是應該嗎?

這又是一個“將心比心”的教育道義問題。

2009年5月18日 星期一

自由



孩子的童話●鄭翊

有一天,阿公對我說:“妳長大後不可以去party,不可以隨便和朋友出去,不然妳可能會趁機交男朋友,所以現在妳小小,妳的媽媽就要管好妳。”

阿公這樣講,是因為我的表姐整天吵著要自由,要和朋友出去玩,結果常常氣到阿姨七孔生煙。

我對媽媽說:“我哪裏會去交男朋友的?如果阿公不要給我去party,我就自己在家開party,叫人家來囉!”

前幾天我看報紙的時候,看到有一名15歲的少女離家出走,因為她講爸爸媽媽不給她自由,所以她不要這個家,也不要做他們的女兒了。

媽媽就問我:“妳會離家出走的嗎?”

我回答:“不會啦,離家出走很可怕的,怕找不到工作,怕不會做工被老闆罵,怕不得吃飯喝水,怕沒有錢,不知道要睡哪裏,怕睡街頭……”

媽媽講像我這樣小的孩子,當然是不會交男朋友,不會因為吵著要自由而離家出走。但是,媽媽問:“小孩子要的自由是怎樣的?”

我說:“我希望可以和朋友一起結伴外出,去逛超級市場。”

有一次,媽媽帶我去檳城一間購物中心,媽媽和阿公在底層喝茶聊天,我覺得很悶就要求媽媽,讓我自己進去購物中心逛,媽媽答應了。

我很高興可以自由了,就獨自進去逛,但是媽媽卻一直打電話給我,問我走到哪裏了,問得我都煩死了!



媽媽的鏡子●楊微屏

兩個姐姐的女兒都步入青春期,長得亭亭玉立,整天吵著要自由,想盡藉口就是要和朋友一起外出。

可愛的外甥女們,有時會偷偷的向我這個阿姨“求助”,姐姐有時就會說:“妳的女兒現在還是個小孩子,等多幾年也會像她們一樣作怪。”

這時候,我總會不期然的想起當年自己還是十多歲的少女時,也像現在這兩個外甥女一樣“古靈精怪”想盡法子溜出去,並且渴望自由和朋友一起玩。

因為當年有一個姐夫算是很諒解少女的感受,常常給我一些“幫助”以和朋友在一起,使我當時深深感受到獲得信任下掌握適當的自由,是很重要且“幸福”的事情。

所以轉眼自己成為長輩了,眼看情竇初開的外甥女們嚮往自由,而有叛逆的行為時,自己竟然有“似曾相識”的感覺,而希望她們和她們的媽媽,都能尋求一個互相諒解的空間,讓雙方因此建立一個互相信任的承諾。

我認同姐姐所講的,我的孩子還小所以我還沒有像她們這樣的擔憂,但我也絕對能理解姐姐們作為一個母親,對長得如花似玉的女兒所存有的擔憂。

也許,曾經走過青春叛逆期的人,都會理解天下父母對兒女的擔憂,也感受過少年時期渴求自由的心意。

然而,正在尋求“自由”的青春期男女,卻怎麼也不會了解父母的擔憂和苦心。

在他們眼中,朋友、愛情都是和自由掛鉤,他們不能輕易理解父母的嚴格管教和限制外出,其實只是想保護他們,不願意看到年少氣盛的子女,一不小心就無法自我控制情慾,而最終必須為“自由”付出慘痛的代價。

尤其,這個年代的社會治安令人擔心,人心更是叵測,既要擔憂心懷不軌的陌生歹徒辣手摧花,還要擔心熟人利用少女的單純去滿足私慾財色兼收,甚至把渴求愛情和自由的少女推入火坑。

自由如果沒有限度,沒有人能排除最終必須付出很大的代價,甚至是一個人的生命,或是一生的幸福。

2009年5月15日 星期五

親愛的翊翊,生日快樂!





《童話鏡子》─溫馨篇

─親愛的翊翊,生日快樂!─

5月15日,翊翊,生日要快樂哦!

翊翊闖8關,依循媽媽準備的8張“尋寶圖”,找出生日禮物。

★第一步
去找屋子里妳最愛的女人!
(屋子里除了爸爸是男人,翊翊是女孩,只有媽媽一人是女人……)

★第二步
跟這個女人說“我愛妳”,KISS一下她,以獲下一張尋寶圖。
(媽媽這樣佔我便宜哦!)

★第三步
走進有“小米跳舞”的空間,從“小米跳舞”處找一張圖。
(“小米跳舞”是台灣米酒,只有翊翊和媽媽知道。)

★第四步
從同一個架子找有韓國人的鎖匙圈,取鎖匙後進入第一間睡房找尋寶圖。
(馬上就找到了!)

★第五步
取有韓國人的鎖匙,開門出去,去阿公家客廳找下一張尋寶圖。
(這樣多韓國人的鑰匙,大馬人的沒有咩,家里根本沒有韓國人嘛!)

★第六步
去有冰的地方打開第七圖。
(當然只有雪櫃有冰啦!)

★第七步
面對廚房,轉進左邊一個有很多卡通的地方找一個黃bag。
(只有翊翊的房間最多卡通。)

★第八步
哈囉,HAPPY BIRTHDAY,我愛妳,請以快樂的心收下你沒理由不喜歡的禮物。
(BAG裏面有兩盒禮物,是甚麼呢?)

答案是:兩套金庸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笑傲江湖》。


★禮物上有媽媽寫給翊翊的生日卡:

■給世上獨一無二的無價之寶:小翊翊

親愛的翊翊:

#生日快樂#

看你長大,是一件快樂欣慰的事情。

我希望妳在健康快樂中成長,最重要的是成長過程中,能夠讓妳快樂的事情是來自心靈的啟發和感動,而不是物質。

我愛妳,妳永遠是獨一無二的寶貝“1 1”。

深愛妳的媽咪
15/5/2009

★第九關:
午夜12時之前,爸爸媽媽又給翊翊一個驚喜,預先推出翊翊最愛的巧克力小生日蛋糕!

(5月15日生日當天,一早我們就要上山慶祝生日啦,所以媽媽給翊翊的“尋寶遊戲”提早在5月14日進行。相片中籃子里有一張母親節卡是翊翊自制獻給媽媽的禮物,媽媽用“8關尋寶圖”給予“愛的回饋”。)

2009年5月14日 星期四

學校保安,閑人停步



孩子的童話●鄭翊

前幾天,報上有一個新聞說,一個幼稚園女生在學校被人捉走,她的媽媽在放學時去接她,才知道她不見了。

6個小時後,她的爸爸媽媽發現她被丟在甘榜一帶,她當時大哭,受到很大驚嚇,衣服全部染到血。

我看了這個新聞,覺得很害怕,因為連去學校也會被人捉走。

我的學校曾經發生很多事情,比如自行車被偷、外人在二樓吸煙、外人向校長討錢等等。於是,校方就在門口放了一個告示牌,上面寫“閒人免進”。

全部家長都不可以進來,只能在校門口接孩子。

以前,不論上課前、下課休息或放學時,都會有很多家長跑進學校,到處都可以見到家長。現在任何人都不可以進來,要進來的人必須在保安亭填資料,拿通行証才可以進去。

所以,現在學校看起來比較安全了,除了老師和學生,不會看到陌生人。

我突然間想到那個在幼稚園被拐走的女生,可能是因為她的幼稚園沒有保安,誰都可以進進出出,所以才會在學校被捉走,連老師都不知道。

幸好我的學校有保安,不然我和我的朋友如果遇到類似的事情,就很恐怖喔!


媽媽的鏡子●楊微屏

很多年前,有一個名叫“小菘升”的小男孩,在校門口失蹤,至今生死不明,心碎的父母從此守著沒有希望的明天。

小菘升事件之後,一些校園內偶爾會傳出色狼潛入,把小女生拉進廁所進行性侵犯事件,更使到家長和老師都感到憂心。

學校應該是一個安全的地方。但是,社會變遷,人心難測,導致現今學校不再是100%安全的地方。

可是,家長總不能把孩子收在家里,不送去學校上學,在這種情況下,學校加強保安和教導孩子提高警惕防範之心,是唯一的寄望和選擇。

有些學校雖設有保安亭,但保安人員卻未必時時駐守崗位,有些則選擇性的“開一隻眼、閉一隻眼”讓陌生人的車子進出,不必報到資料也不必申請通行証,沒事發生還好,真的有人在校園內闖出大禍,保安鬆弛造成的錯誤就無法彌補。

減少讓陌生人自由進出,是減低罪案入侵校園的重要因素,現在的社會治安,人們形容“在家也不安全,到處沒有一個安全的地方”,當然這也包括了學校。

防範總勝於鬆弛,學校加強保安措施,出動保安人員和教師協助監督孩子的安全,甚至於在校園內裝置閉路電視監視外,家長也應全力配合,時時共同設想能保障孩子安全的策略之餘,教師和家長也要教孩子時時提高警惕和防範陌生人之心。

罪犯下手,除了走保安漏洞潛入校園,也可能是在校門外採取各種軟硬手段,哄騙或強行拐走孩子。

家長需要灌輸孩子防範陌生人的警覺,讓孩子知道,誰是指定會在上課時間遇到突發事件、或放學時來接送孩子的人。如果有人前來孩子或教師面前,聲稱是受孩子家長所託來接孩子,就需先聯絡孩子的家長以作確定,以免被意圖拐騙孩子的人奸計得逞。

我們沒有能力阻止層出不窮的犯罪手法,只能盡力去提高自身的醒覺,來嘗試逃過成為罪案受害者的劫數。

2009年5月13日 星期三

手機的故事


孩子的童話●鄭翊

以前,我常常問媽媽:“我幾歲可以有自己的手機?”

媽媽總是說:“等妳長到很大,才可有手機。”

不過,今年外公就買手機給我了。

每次我出去外面時,很多大人都說:“這樣小就有手機了!”

我開始得到手機時,感到非常高興,就去試手機內的每個功能,包括手機短訊、聊天室、遊戲和附加功能。結果,一下子我就把通話卡的錢用光了。

不過,後來我就沒有亂用手機,因為覺得很浪費。

有一次,媽媽叫我做功課,我就拿手機出來,媽媽就罵我:“叫妳做功課,妳卻玩手機!”

我就說:“我就是在做功課嘛,我檢查看漢音拼音的答案對不對。”

媽媽是從手機的寫信息功能,學習漢音拼音,因為我每次見到媽媽幫我檢查漢音拼音功課時,都是用手機的信息功能檢查,所以我就有樣學樣囉!

媽媽的朋友看到我用手機,就說:“手機用多了,記憶力會不好,妳這樣聰明,不要用手機啦,不然等下妳的頭腦變不好。”

我覺得手機也可以用在好的地方,我看到《星星周刊》說,兩個手機放在一起可以煮熟蛋,如果我去到沒有用具煮蛋的地方玩,我就可以用我和媽媽的手機煮蛋哦!


媽媽的鏡子●楊微屏

在我的反對聲中,一直在等“長大才會有手機”的女兒,竟然從她外公的手中得到了自己的手機。
一直都“看不順眼”這樣小的人卻帶手機,手指整天在手機上按。

但是,卻又不得不服這些小腦袋瓜的精靈,沒兩天就把手機全部功能都摸熟。

兩個月過去後,手機短訊、手機遊戲和聊天室都失去新鮮感後,女兒的手機功能轉變成“老師”,讓我對她使用手機的態度改觀。

女兒應用手機功能檢查漢語拼音功課,以及從發手機短訊及 備忘錄記事方面,練習使用漢語拼音,這方面的功課也顯著的進步。

其實,我自己和身邊一些朋友,也是從手機短訊方面學習漢語拼音。

當年我們求學時學的是注音符號拼音,沒有漢語拼音,但現代社會中,漢語拼音卻是非常通用,因此很多社團、甚至馬華都應時開設“漢語拼音課程”,公開給群眾學習。

一位朋友邀我報名參加“漢語拼音課程”時,我說已經懂了,她很驚奇的問我怎麼學的。

女兒在幼兒園上學時,我就意識到很多家長在孩子上小學後,因為家長本身不懂漢語拼音,而無法在這方面引導和協助孩子溫習漢語拼音。因此,我就急忙趕在女兒上小學前,通過手機短訊功能,自己摸索學習了漢語拼音。

後來,發現身邊一些朋友,漢語拼音“老師”都是手機。

這些日子以來,很多新聞都揭發了女性通過手機短訊交友,彌補心靈空虛,卻造成交到“狼友”引發種種悲劇。手機短訊也被一些別有機心者應用來快速散播謠言和毀謗性消息。甚至於將偷拍的色情短片廣泛流傳。

然而,手機短訊也可用以吁公眾響應捐血、協助尋人或進行其他善事,而即時幫到很多人。

科技產品被發明的原意都是好的,扭曲功能的是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