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26日 星期日

放手,想太多?


孩子的童話●鄭翊

學校舉行越野賽跑,大家都必須參加。越野賽跑路線有經過學校後面的印度墓地,然後進去一個住宅區繞一圈又再回來。媽媽有些擔心路上不知有沒有狗、多不多車、半路會不會有人把我拐走。

我說:“不會的啦,老師會在每一個站等我們,還有校工駕電單車跟著我們。”

我開跑後不久,就在路上看到一隻小狗,牠一直跟著我,我覺得牠像是在跟我玩,不會傷害我。

跑到住宅區一個三叉路口時,有一個校工叫我和同學們轉去左邊,可是我明明記得應該是跑去前面,校工卻一直叫我們轉去他講的那邊,我們只好轉過去。

後來,我卻看到其他高年級的同學,從原本我所記得的那個方向跑出來,因此我很生氣,因為那個校工騙我們,結果害我們必須比別人多跑一大圈。

其中一位女同學,被一位男同學推跌在地上,膝蓋流血,結果被另一名校工用電單車把她送回學校去。

後來,媽媽問起我在越野賽跑路上的情況時,我就生氣的把那個校工騙我們多跑一大圈的事情告訴媽媽,並說:“路上沒有怪叔叔,只有‘壞叔叔’!”

媽媽問我:“如果當時那個校工只叫你一個人轉去那邊,而不是一大群人一起轉去,你會怎樣?”

我就說:“我看到有人轉去那邊,我才會跟著大家跑,如果只是我一個人,我才不會聽他講呢,否則如果他是怪叔叔,我就慘了嘛!”



媽媽的鏡子●楊微屏

女兒參加學校越野賽跑,媽媽卻想得太多。

父母總要放手讓孩子學習獨立和成長,雖瞭解小孩都很享受這種步向成長和獨立的“征服感”,但我仍覺得提醒孩子隨機應變的防備是不可缺少的責任。

這段越野賽跑過程中,出現一些站在媽媽的角度和孩子的感受上,形成的有趣“對比”。

我這個媽媽天性怕狗,所以一想到在住宅內跑步就擔心狗會追人,可是當女兒在賽跑時正巧看到一隻可愛的小狗跟隨她時,她只是感受到小狗是友善的想和她玩耍,根本沒有媽媽所擔心的事。

而一名校工把受傷的女生載回學校,可能媽媽會多想一些,萬一女生沒有被載回學校,半路上不知載去甚麼地方怎麼辦?對這一點我女兒加強了解釋:“路上每站都有老師看守,這位校工很好的,平時都很幫學校維修壞了的東西。”

媽媽有些抱歉,也感覺到自己“多想一些”卻傷害了一個真的好叔叔,可是媽媽還是不放心的提醒女兒說:“即使再好的叔叔,也記得不要單獨跟隨他們,對方如提出單獨跟隨的要求,就記得回應說叫老師來好了,然後自己想辦法跑到遠遠去。”

孩子去學校上課,在學校參加各種活動,曾幾何時卻讓做家長的,不能完全放一百個心?

父母不能總是跟在孩子身邊,孩子探索成長的路上,除了給予信任和鼓勵,相信孩子的應變能力之際,孩子分享不在父母視線內發生的事情時,我想父母正好有機會從孩子反映的事件過程中,點出孩子可能忽視而需要關注的防備之處。這並非存心打擊孩子對他人的信任,而是加強孩子自我保護的必要。

2009年7月17日 星期五

不想當記者



孩子的童話●鄭翊

我是記者的孩子,很多人常常問我長大後要不要當記者,可是我不想當記者。

媽媽當了記者就晒到黑黑的,結果很多人以為我媽媽是馬來人。而且,媽媽常常要在晚上出去做OT(加班),有時做工做到很夜還沒有回家時,我就很擔心她,怕她遇到甚麼事情。

有時媽媽又在假期被叫回去工作,原本講好要去玩,卻破壞我的計劃,所以以後我不要當記者,因為記者媽媽不能好好陪孩子。

聽媽媽說,有些人對記者不好,有時在一些地方會被人家不禮貌的趕出去,有些人甚至會打或罵記者,結果記者跑去報案。

有一次,媽媽去法庭采訪時,有一個莫名其妙的人跑來破口大罵媽媽和其他記者,還打了一個男記者一巴掌,後來媽媽和其他記者就去報案,結果警察就把那個人抓起來帶到法庭。我從電視上看到,那個人要走進法庭時,還想踢其他記者,結果鞋子飛上天花板。

前幾天,有一個警察要放狗追記者,不要讓記者采訪。我的媽媽最怕狗,我說:“幸虧媽媽沒有去,不然一定會嚇到半死!”



媽媽的鏡子●楊微屏

女兒不想當記者的原因,聽在一些女記者的耳里,都覺得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可是,現在報界越來越多女將,和男記者一樣在越來越複雜的環境中,面對越來越大的挑戰。

最近,全馬各地頻密發生記者在法庭、車禍現場、命案現場和政治場合被打、罵、趕的事情,而且涉及侮辱記者的包括警察高官、政治人物、公眾人士,令新聞從業員人身安全受到威脅。

比較起許多對記者的工作感到好奇或不夠了解的公眾,政治人物和警方應最能了解記者的采訪職責,可是偏偏還是會發生命案現場有警官恫言放狗及以狗侮辱記者,電視畫面盡錄了現場的話語和畫面,事後再怎麼解釋,只能用事實勝於雄辯來形容。

相信記者都會有同感,如果不是職責所在,誰要去命案現場、法庭或任何場合“湊熱鬧”?記者不是“閑來沒事”偏要“制造新聞”,讓人隨意以各種形式的暴力來對待!

拍照、報導,將新聞呈獻給讀者是記者的工作和責任,甚至在天災人禍發生時,人們拚命從現場逃出來時,記者卻因采訪任務在身而必須往危險的災禍現場內跑,以各角度的圖文全面報導,提供“知”的權利予讀者。

這不是一個“報喜不報憂”的世界,然而遺憾的是一些人在需要記者進行宣傳時,就拚命要記者報導新聞來增加曝光率,可是遇上一些“不是好事”發生時,卻會用不禮貌的態度和方式來阻撓記者進行采訪工作。

一名反對黨領袖曾在公開場合說,人們並不需要討好記者、賄賂記者,但是人們應該尊重記者的工作和采訪線上的角色,不應出言侮辱記者、毆打記者。

每個行業從事者都有本身的尊嚴,記者也是。

2009年7月15日 星期三

三輪車,跑得快


孩子的童話●鄭翊

8歲時,我和媽媽去新加坡的“牛車水街”,發現很多輛三輪車,我們就很高興地跑去坐三輪車。

三輪車走在馬路上,路上有很多車,我一邊坐三輪車,一邊唱:“三輪車,跑得快,上面坐個老太太,要五毛,給一塊,你說奇怪不奇怪?”

車夫有時特地踩得很快,說:“這三輪車,坐的人就很開心,踩的人就很吃力呢!”

三輪車可以在車子之間“鑽來鑽去”,非常好玩,但是我看到很多車在馬路上,我又覺得很危險,不過三輪車搖來搖去,又有一點刺激。

以前,我整天吵媽媽帶我去坐三輪車,因為在我住的亞羅士打,三輪車很少罷了,而且只是載貨,沒有載人,所以我沒有坐過。

結果,我8歲時才第一次在新加坡坐三輪車,坐了一次還想要坐。

最近檳城有很多三輪車,供遊客乘坐,我也想要去坐,就整天吵媽媽要去檳城坐三輪車。



媽媽的鏡子●楊微屏

女兒坐三輪車的心願,竟然要老遠在新加坡才實現,而且以遊客的身份付出高車資,始讓她初體驗“三輪車,跑得快,上面坐個老太太”的樂趣。

雖然在車多人多的市區,三輪車怎麼都不可能跑得快。

坐在三輪車上,一邊回憶自己還只是個四、五歲的小孩時,我的母親常常帶著我站在住家路口等侯三輪車,有時還會有數輛三輪車爭生意招客。

童年時,很喜歡坐在三輪車上的感覺,三輪車夫努力向前踩啊踩的,把我和媽媽載到市區去。當時年紀小,不清楚車資到底是多少,但相信應該是非常便宜,猜想可能都不超過2令吉吧?

可是,數十年後的今天,我的女兒吵著要坐三輪車時,我在亞羅士打兜來兜去都沒見到載客的三輪車,在市集或巴剎附近,很難才看到一輛三輪車,都只載貨不載人。

而花費新幣20元坐在三輪車上,和新加坡車夫聊天時,車夫還直說這已是“算得便宜”,如果載的是洋人遊客,收費一律都是新幣38元,他提到這是官方規定的收費。

問他一天可載多少名搭客,車夫坦言自從1997年經濟風暴後,新加坡的三輪車夫,深刻感受到有興趣坐三輪車的遊客顯著減少,生意如今已不像早年般好做,有時一天只載到一名客人,但是高峰時期則真的很好賺。

三輪車在新加坡也純粹是遊客興之所至的“娛樂”,還有就是情侶拍拖坐三輪車享受情趣,再不然就是像我這樣為了實現小女兒心願的媽媽,才會花那麼貴的費用去搭三輪車。

當年原本是基本交通工具的三輪車,付少少錢就可坐個夠,隨時代變遷轉換為“旅遊情趣”,人們卻需付出高數十倍的車資。遊客實踐乘搭“沒落交通工具”的期許,足以為一個國家的旅遊業引進外匯收入。

2009年7月10日 星期五

背不出來的創意



孩子的童話●鄭翊

我喜歡去海邊玩,在海邊可以堆沙、追螃蟹、拾貝殼。

我曾經在不同的海邊拾回很多不同形狀的貝殼和石頭,我把它們裝進瓶子里,有些放在床頭或架子上。

有一次,我和媽媽在檳城的海灘上騎馬,媽媽坐在前面,我坐在後面抱著媽媽的腰,我一邊騎馬一邊唱兒歌:“唐僧騎馬咚哩咯咚,後面跟著孫悟空,孫悟空跑得快,後面跟著豬八戒,豬八戒鼻子長……”。

突然間,那匹馬衝向海,嚇得我抱緊媽媽,媽媽就說:“不用怕,馬不會這樣笨跑進海里自殺,馬自己也怕啊!”

在海邊騎馬,我覺得很高興,但是又很害怕馬跑進海里。

最近,媽媽問我:“如果叫妳寫一篇作文,題目是‘海邊遊記’,妳寫得出來嗎?”

我說:“當然可以,因為您常常都帶我去海邊遊玩的嘛,所以就會有很多東西可以寫。”

媽媽又問:“那麼,如果我叫妳寫‘補習記’,能寫出來嗎?”

我說:“我又不曾補習,怎麼能寫得出來呢?如果我寫得出來,我就是神童了!”



媽媽的鏡子●楊微屏

有一次,一名州督學提出如果叫學生寫“補習記”,小學生可能寫上十篇八篇都寫不完。

但督學認為若叫學生寫“海邊遊記”,很多學生可能都沒有“親身經歷”,即使寫得出來都是靠“背”,內容都是千篇一律,甚至最後一段必然有“帶著依依不捨的心情回家去”的文句。

回到家後,我故意把這兩個作文題目用來考一考女兒的反應,結果她卻恰恰相反,她印象中的“補習”向來就是小孩子抱著文件夾匆匆忙忙的走路而已,在補習班裏面做些甚麼,她根本不知道。

該名督學感慨現代父母只會施壓予孩子,甚至於變相的甘於預付兩個月的訂金去“搶”明年度的補習班學位,唯恐孩子沒有地方可補習。然而,很多父母卻忘記小孩子需要玩耍,掇拾童真和活力。

這番苦口婆心的勸告,很多出席的家長和孩子聽在耳里,各有感受。

可是,提到作文用“背”的範本為標準,我覺得學校里的老師也有很大的責任,這並非小孩子的錯,也不僅止是家長的責任。

根據很多小孩子告訴我,在學校寫作文時,老師都“強制”小孩根據範本的格式寫,比如寫去哪裏遊玩後,就強制學生“一定要”寫“帶著依依不捨的心情回家”。

我也聽過一些高年級的學生家長反映,孩子在華小的功課非常多之際,老師還要學生“背作文”,我當時非常訝異的睜大雙眼反問:“作文也要背的嗎?”

寫作,是一種根據本身的經驗和感受的創作,不同的人對每件事物都會產生不同的感受,寫作本意是發掘孩子的思維和創意,而不是背數學方程式般“背”出來的!

百般對孩子施加讀書、補習的壓力固然令孩子喘不過氣,但在寫作方面強制“扼殺”孩子的創意,更讓人覺得“不人道”,孩子的童真啟發的創意,才是最珍貴的呵!

2009年7月6日 星期一

褓姆講感情



孩子的童話●鄭翊

以前,媽媽去上班時,我就去褓姆家,那裏好像我第二個家。

我出生一個月後,這個褓姆就開始照顧我。褓姆和她的家人都很疼愛我。

有一陣子褓姆生病,不能照顧我,媽媽曾把我送去托兒所,或交給其他新的褓姆暫時照顧,可是我都不喜歡,常常吵著媽媽帶我去探望生病的褓姆。

褓姆的身體恢復健康後,我又回到褓姆的家,我對媽媽說:“我要一直給褓姆照顧,到有一天她不要顧我為止。”

有一次,褓姆在家跌倒,手受傷了,包住紗布不能動,我看了很緊張和擔心。

我最喜歡這個褓姆,因為我一出生她就照顧我,比較有感情。

媽媽把我講的話告訴褓姆時,褓姆一直笑說小孩子也會講“有感情”。

我最喜歡吃褓姆煮的東西,有一次,我身體不舒服,褓姆煮麵線給我吃,然後我要求她讓我帶去學校,下課時吃。

回到家里,媽媽知道這事情後,就問:“麵線帶到學校去,不是冷了?脹了?”

我就說:“這是褓姆煮的,冷了脹了還是很美味!”

報紙上有時有一些新聞說,小孩子被褓姆虐待,因為他們遇到不好的褓姆,但是我的褓姆卻把我當作自己的孩子疼愛,媽媽常常戲弄我,說我是褓姆的“小女兒”。



媽媽的鏡子●楊微屏

現代職業女性越來越多,“褓姆”也成為社會需求的行業,其實褓姆本身也是“職業女性”,不同之處是她們在家里工作,幫外出工作的女性看顧孩子。

和其他行業不同的是,褓姆的工作對象是小孩,尤其那是別人的小孩。而小孩不是機器,小孩會動會鬧會有情緒,並不是像操縱機器或電腦般簡單省事。

帶過小孩的人都明瞭,要看管小孩子非常考驗大人的耐性和脾氣,而作為一個褓姆,看顧管教別人的孩子其實比照顧自己的孩子更有心理負擔和責任。

一個小孩子長期由褓姆照顧,不可能褓姆在孩子佻皮時不責罵不管教,然而褓姆如果掌握不好其中分寸,落得被託管的家長指責虐待,甚至鬧上警局就傷了和氣。

要當稱職的褓姆不容易,嚴格來說這是“愛心行業”,尤其發生了年幼小孩被褓姆或褓姆的家人虐待事件時,人們都會憤而感慨沒有愛心就不要去當褓姆。

小孩是一個生命,和褓姆之間會建立感情。褓姆對小孩是不是真心疼愛,還是只是把看顧的孩子純粹當作換取每月酬勞的工作,小孩子比誰都敏感,小小的心靈最能明辨大人是否有真情。

小孩子的心里知道,但是小孩子的口卻未必會表達出來,這造成一些不幸的虐待事件發生,傷害孩子的人卻是家長託管的褓姆,或是褓姆的家人。

褓姆虐待小孩的事件時有所聞,為人父母者要物色褓姆時就應提高警惕,謹慎觀察褓姆本身的家庭教育、生活環境、言談舉止,以及褓姆和其家人之間的互動關係,及其家人的性情。

孩子交給褓姆照顧後,父母親需要時時和褓姆有良好的溝通互動,大人之間如果建立了信任和坦誠,減低彼此的猜疑,褓姆是有感情的,自然也會更投入的照顧被託管的孩子。

從小孩子的反應可揣測到褓姆是否善待孩子,孩子是自己的,家長工作時交人託管,帶回家時也需要留意孩子的身體和精神心理方面的發展和變化。

如果發現有被虐待的跡象,及早物色適當新褓姆是保護孩子的另一選擇,不要因為自己的疏忽而在孩子被虐甚至賠上小命時,才後悔沒帶眼鑒認褓姆的人格。

2009年7月2日 星期四

減肥故事



孩子的童話●鄭翊

一天早上,媽媽用湯匙攪拌飲料,我好奇地問媽媽喝的是甚麼東西,媽媽說是“減肥飲料”,我驚奇的看著媽媽說:“媽媽都不胖……為甚麼要喝這種東西呢?”

媽媽卻說:“我只是看起來不胖,其實我很胖的。”

我看著那奇怪的飲料,對媽媽說:“以後我長大,我是不會吃這種減肥的東西的,書上和報紙上都說吃這種東西對身體不好,媽媽也別吃了吧?怕胖就去做運動啦!”

可是,第二天早上,我又看到媽媽吃,就很大聲的問她:“您還吃?”

媽媽說產品很貴,她答應我吃完這一套就不吃了。

第三天,媽媽一邊攪拌飲料一邊對我說:“我又不是大肥婆,幹麼要吃這種東西來虐待自己?”

我覺得媽媽“活該”,就說:“多餘的!浪費錢!”

後來外公從外地回來,媽媽急忙把這些東西全部收藏起來,因為外公常要媽媽吃多多東西,說要讓媽媽“吃得胖胖才美麗”。

我幸災樂禍的看著媽媽說:“哼,給阿公知道您減肥,他一定不放過你!”

媽媽就說:“不要給阿公知道,你可別爆內幕哦!”



媽媽的鏡子●楊微屏

為應酬朋友的直銷產品,也因為好奇而初次試用一種“減肥飲料”,想知道有沒有這樣神奇的效果,哪裏知道女兒的反應那麼大。

女兒突然變成“小大人”,一連數天針對減肥的事情“嚴厲斥責”我,我反而好像很心虛的推三推四找藉口解釋。

後來,和周圍的朋友談起減肥產品的事情,一些人反映曾試用多種不同品牌的產品,發現有時在服用期間的確會看到效果,但有時太快見效,反而令人感到不安,擔心一旦停止服用時,會見到其他負面效果。

結論是減肥最重要是持之以恆的節制飲食習慣,和多做運動。

可是,現代人常常都以工作忙碌為藉口,拒絕安排時間運動,發現自己肥胖時,總想以運動以外的方式達到減肥目的,而服用減肥產品就是“速成”捷徑。

偶爾會聽聞一些關於減肥過度,導致健康面對種種負面後果的事情,但很多愛美卻不愛運動的人,顯然並不全然會因此產生警惕,總是有很多人對減肥產品抱著無限期望。

自己確實和許多現代媽媽一樣,沒有為孩子樹立好榜樣,自己一邊整天逼孩子多吃有營養的食物,苦口婆心勸告孩子在發育期間不可偏食,可是自己卻常常會覺得胖了就不吃,甚至還懶惰運動而去寄望速成減肥的飲食法。

話說回來,關心孩子的家長,也不要以為拚命讓孩子吃得沒有節制就是幫助孩子良好發育,尤其很多快餐食品都含有非常高的熱量,吃得過量反而只能使孩子在發育期間暴肥,而不是正常成長。結果他們長大後,一身肥肉和肥胖潛在的病,反而逼得他們真的需要為健康而減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