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0日 星期一

禮儀品德反射鏡


孩子的童話●鄭翊

有一次,學校舉行畢業典禮暨頒獎禮,我有份上台拿獎,媽媽帶我去,順便採訪。

我上台拿獎杯,媽媽幫我拍照時,頒獎給我的縣督學對我說:“看媽媽……”。拍完照後,督學又對我說:“不對,那是記者,不是媽媽。”

回家後,我就跟媽媽講剛才那件事,媽媽問我:“為甚麼妳沒有告訴督學,我就是妳的媽媽呢?”

我說:“不可以……因為在那邊我只是這樣小,但是那個督學卻這樣大,所以我不可以糾正他,因為這樣很不禮貌。”

媽媽就說:“《聖經》中有彼得三次不認主耶穌的故事,妳卻是督學面前不認娘!”

那天另一個州督學在頒獎禮上說,他不希望今天在台上得獎的優秀生,長大後變成警察通緝的犯人。

我對媽媽說:“哪裏可能?我不相信會這樣!”

媽媽就告訴我,她以前唸書時,學校里的一個優秀生,長大後在銀行做工,卻因為騙掉錢,被警察通緝後關進監牢,到現在都還沒有出來。

媽媽說:“督學的意思是優秀生也必須注意品德,那妳覺得妳需要注意甚麼呢?”

我想了一下,說:“當然是禮貌和品德啦,像我剛才這樣不在人多多地方講督學錯,也是禮貌嘛!”


媽媽的鏡子●楊微屏

“優秀生”會變“通緝犯”,這在許多人的觀念中都是不能接受的,但事實上世界各地很多罪案,尤其涉及商業和政治的案件,都是被視為非常聰明和優秀的人所為。

新一代的孩子,生長在資訊時代,通過科技有很多吸收知識的管道,加上現今大多數家長都很關注孩子的教育,因此很多新生代都非常聰明、優秀。

然而,走遍全州各地的教育局督學,想必也看到了部份優秀生“空洞貧乏”的一面,才會存有隱憂的有感而發,不希望看到今天的優秀生,會變成以後警察通緝的犯人。

無疑,我們有時看到樣樣科目都精通的優秀生,卻不懂基本禮儀,和周圍的人與事似乎缺乏互動,抱持冷漠自私態度看待社會時,確實會感到難過。

教育制度下,如果沒有教懂人的基本禮儀和品德發展,再優秀的學生都缺乏了人性,這和我們輸入資料及操作功能進電腦,是沒有分別的。

做家長的,包括我本身也曾遇到孩子不重視基本禮儀,比如不稱呼人、問而不答等尷尬的情況,甚至會引起周圍的人對這種態度感到不愉快。

但是,類似的情況不能任由它延續,而需要更多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相輔相成,加以糾正。甚至需要引經據典,讓孩子貼切的明白缺乏禮儀品德,所帶來的不愉快後果,而讓孩子自願反省及改善。

當然,我們這些大人,不能只一味要求孩子去反省禮儀品德方面的不足,在要求小孩這麼做時,也要公平的對自己定下要求。

大人通常都是不完美的,往往比小孩子有更多品德和禮儀方面的“缺陷”。孩子看在眼里,指出我們的短處時,大人也應“公平的”自我省悟,而不是忙於責罵他們。

所有父母和師長,都是小孩子最直接倣效的對象,為了孩子能塑造正當的品格和注重禮儀,大人在責罵孩子的時候,同時也需要糾正自己,這才能讓孩子信服。

因為,大人的禮儀品德,就是孩子的反射鏡。





1 則留言:

  1. 嘿!我是头香喔!
    开张大吉,来给你棒场!
    终於你也开了一个BLOG
    很好,今后可以多一个BLOG逛啦
    因为OFIS没有订星洲
    每次听你说在专栏写了甚么又甚么
    都只能是听说
    现在可以来看啦~
    我已经加入我电脑里的最爱啦!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