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0日 星期一

錯在父母沒道德?!

孩子的童話●鄭翊

前幾天,一個小朋友來我家玩,我們玩得很開心,忽然間她媽媽來叫她回家吃飯。

那個小朋友說等下吃飽飯後,她還要再來,她媽媽就答應了。不過,當我問她媽媽:“是不是真的會再來?”她媽媽就說不出話來。

她們走後,我媽媽就對我說:“她不會再來了,因為所有的大人在騙孩子回家時,都會這樣說的。”

我就批評說:“所有的大人都是沒有道德的!”

大人常常叫我們不可以這樣、不可以那樣,可是他們卻整天“這樣那樣”。

就好像我媽媽,她心情不好時就對我發脾氣,但我心情不好時對她發脾氣,她就“辟里叭啦”罵個不停,我就很委屈的說:“我都是跟您學的嘛!”

有時我做錯事,媽媽叫我道歉,我就嬉皮笑臉的說:“Sorrylah(對不起啦)!”

媽媽就板著臉說:“不算,請注意妳的表情、語氣和態度!”

結果,有時媽媽弄我生氣時,我要求媽媽道歉,媽媽就笑著學我說:“Sorrylah!”

我就很不高興的說:“正經一點,這個道歉不算,請注意妳的表情、語氣和態度!”


媽媽的鏡子●楊微屏

一位部長曾說過,少年或孩童失蹤與問題家庭有關,可是卻由政府承擔責任,甚至有人歸咎警方,對政府不公平。

根據現有2001年兒童法令33(3)條文,賦權警方懲罰因疏忽讓孩子失蹤的家長,一旦罪成最高罰款不超過5千令吉或監禁不超過2年,可是警方從來沒有援引這項法令對付疏忽的家長。

該部長曾建議過如果未成年的孩子犯罪,父母將會受到法律上的懲罰,這因為“養不教,父之過”所致。

聽起來政府這樣要父母承擔孩子的過錯,好像很不合理。

本來我也是這麼認為,可是當我的女兒賭氣的批評“所有的大人都是沒有道德的!”,並且在一些時候如當頭棒喝的對我說:“我都是跟妳學的!” ,從小孩口中講出的真心話,卻和政府提出建議的根本有了連結。

很多家庭里的很多父母,其實都一再以各種模式,教出言行舉止和自己一樣的孩子,但在父母眼中看到了孩子的“壞行為”,父母本身卻沒有省悟那是來自本身的“壞榜樣”,然而往往孩子卻比父母更清楚的看到問題的根本。

再回顧許多社會新聞,孩童會在公眾場所或住家附近失蹤、發生意外,很多時候的確是父母掉以輕心的疏忽造成。

而青春期叛逆的孩子離家出走,很多都是因為在家不獲得父母和家人的諒解,得不到實際的關懷,“受不了自己的父母”才會離家。

飆車族青少年可以把電單車弄到手,可以徹夜在外不歸家,父母和家人卻無動於衷毫不知覺,這當中父母的不聞不問、毫不關心的態度,對飆車族造成的社會問題,也有一定的責任。

也許我們無法認同所有孩子犯錯,父母都必須100%負起承擔過錯的責任。但,至少我們可從政府的建議中反省作為父母或長輩,為了孩子所應存有的責任、社會道義和道德操守,因為我們的言行舉止,我們所為孩子塑造的家庭教育模式,其實都間接的在影響社會的結構,對社會問題有潛伏的影響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